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清初在越华商移民及其文化形态——以《罗塔洲重修公亭碑》为线索

发布时间:2017-11-25 08:30

  本文关键词:清初在越华商移民及其文化形态——以《罗塔洲重修公亭碑》为线索


  更多相关文章: 《罗塔洲重修公亭碑》 越南 张弘基 移民 文化形态


【摘要】:清初是华商移居越南的高峰时期,中越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新发现的《罗塔洲重修公亭碑》即如实记录了18世纪重修罗塔洲公亭一事,反映出在越华商代表人物会安明乡社"三后贤"之一张弘基及其家族的相关情况,透露出中越文化交流的诸多信息。结合碑刻及笔者调查所得可知,以张氏家族为代表的清初在越华商在继承、传播中华文化传统的同时,又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融入越南社会,从而形成了独具自身特点的文化形态。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9;K333.3
【正文快照】: 明末以来,诸多华商迁居越南,在当地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这些华商在移民的同时亦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越南,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带动了跨地域、跨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然而,一直以来,关于中越文化交往的文献材料相对缺乏,尤其实物文献更为难得。因此对此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战;张宁;;20世纪的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J];东南亚纵横;2008年06期

2 王桃;;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关于清代以前中越关系的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6年03期

3 陈巧凤;;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陈云与1955年越南政府代表团访华前后[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9期

4 黄铮;胡志明在桂林的革命活动及其意义[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5 马达;;论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1期

6 王武;;论中越宗藩关系下的“安全互保”[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马达;;历史上中医中药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3期

8 阮文俊;;胡志明在广州的革命活动及其对越南革命的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1期

9 刘秋霞;戴铭;;古代中越传统医药交流的主要特点浅析[J];中医药通报;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志词;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与十七、十八世纪中越佛教交流[D];暨南大学;2006年

3 景晓强;身份危机、面子与对外政策[D];外交学院;2010年

4 阮秋红;辛亥革命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丁进孝;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梁茂华;越南文字发展史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阮文俊;越南革命者与孙中山及其革命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曾氏清香;越南华侨与辛亥革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斯特法妮亚·格罗津斯卡 ,波涛;文艺评论家和部长[J];社会;1989年04期

2 ;赞布罗塔的野性之美[J];足球世界;2007年04期

3 斯特法妮亚·格罗津斯卡;;别扭[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年08期

4 郭峗;;听觉的影像——意大利作曲家尼诺·罗塔《长笛三重奏》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林志猛;;智术师的勇敢——柏拉图《普罗塔戈拉》349d-351b绎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叶坤;;赞布罗塔de完美演出[J];足球世界;2006年15期

7 ;南方斑马:赞布罗塔[J];当代体育;1999年19期

8 郭峗;;听觉的影像(下)——意大利作曲家尼诺·罗塔《长笛三重奏》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荷兰莱顿大学博士后 李春生;罗塔猜测或被证明[N];光明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1225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225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