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的在唐新罗人
本文关键词: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的在唐新罗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3年
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的在唐新罗人
汪晶石
【摘要】: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约200多年里,日本先后向中国派出了19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团的组成通常除大使、副使、判官等政府官吏,每次还有若干留学生与留学僧随行,而圆仁就是838年随遣唐使团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作为日本天台宗僧人,在其师最澄圆寂后,为解决宗派教义问题带着自身的疑惑跟随遣唐使团入唐求法,回国后得以完善日本天台宗,终成为一代宗师。并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与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圆仁在唐求法期间,得到了在唐新罗人的大力协助最终得以求法成功返回日本并将其求法历程较为详细记载在日记之中。并整理成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大量展现了在唐新罗人的生活画卷和待人接物的友好态度,是研究在唐新罗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据文献记载,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商周时期,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了。在古代,中朝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从公元8~9世纪即中国的隋唐帝国时期开始的。当时,朝鲜半岛由新罗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历史上长达700多年的三国鼎立的局面。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大批的新罗人移居到中国,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沿海一带,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聚居区,史称“新罗坊”。新罗坊在其存在的200多年里给中朝之间甚至日本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往来于唐日之间的日本遣唐使就常常得到新罗人的援助,日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就多次提到移居到中国的新罗人。值得注意的是,《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全书中涉及的半数以上的人物并不是唐朝人或日本人,而是新罗人。当然,作为日记,圆仁并不是有意识的专门记录在唐新罗人的情况,而是因他所经过的而又长期逗留的中国东海岸地区正是新罗人大批居住的地区。本文拟在发掘、整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涉及在唐新罗人与新罗坊的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在唐新罗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在九世纪东亚交流中的作用、地位与贡献。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日本慈觉大师圆仁与其入唐求法活动,本章主要介绍慈觉大师圆仁的生平、圆仁的佛教生涯,包括圆仁与其师最澄的学习过程、圆仁入唐之前在日本的情况,并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圆仁入唐求法的条件、介绍圆仁入唐求法活动的行程,以及圆仁入唐求法的成就和求法归国后对日本天台宗乃至日本佛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为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展现的新罗坊与在唐新罗人状况,本章主要依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追寻慈觉大师圆仁入唐求法的足迹,以日本僧人在唐代中国求法的视角概述圆仁途径新罗坊中在唐新罗人的社会风貌、生活状态、圆仁入唐求法期间在唐新罗人对其的帮助与影响,以及圆仁与在唐新罗人的交往、在唐新罗人对待圆仁的态度等情况。可以说在唐新罗人在圆仁整个求法过程中对圆仁的帮助与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第四章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新罗史研究,本章主要探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在九世纪东亚交流研究中,特别是在新罗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可以看到大量有关九世纪在唐新罗人的记述,可见在唐新罗人在当时的东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通过以上的整理、分析与讨论,阐释在九世纪的东亚交流中新罗人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在唐新罗人更是这一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313.2;K242;B94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勋;陈建红;;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东亚海上通交[J];东疆学刊;2008年02期
2 陈尚胜;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J];东岳论丛;2001年06期
3 曹小云;《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概数词“来”[J];古汉语研究;1996年02期
4 鲜于煌;论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历史细节的描写[J];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02期
5 陈尚胜;;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与唐罗关系[J];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02期
6 褚良才;日僧《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唐代俗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7 王其银;;探寻遣唐使圆仁僧入唐路径[J];江苏地方志;2009年04期
8 顾承甫;;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J];江苏图书馆学报;1984年03期
9 ;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J];历史研究;1996年01期
10 陈尚胜;;入唐新罗人与唐罗文化交流[J];韩国学论文集;1996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朴天伸;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红梅;从在唐新罗人看在唐新罗关系——以新罗人在唐聚居区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3年
2 祝捷;试论九世纪东亚的海上通交[D];延边大学;2006年
3 崔海波;佛教的新罗化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6年
4 陈建红;试论新罗译语及其历史作用[D];延边大学;2009年
5 冯立君;九世纪中韩日三国外交制度比较[D];延边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曹小云;;论《南海寄归内法传》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6 李未醉;吴长庚;;华侨与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范金民;;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8 刘磊;《月明和尚度柳翠》源流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杨大春;论日本佛教的清国开教与中国社会的抵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胡文海;;被误解的枯山水[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х.02264、Дх.08786与P.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邱岭;;《水浒传》人物设定比较谈——与《南总里见八犬传》相较[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7 王金林;;唐代的文化开放政策及其对日本奈良文化的影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8 孙泓;;东北亚海上交通道路的形成和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9 衷尔钜;;第十三章 陈元赟的实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10 徐翠红;;明末清初郑氏三代与日本贸易[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意;临时教育会议与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8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甦;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史兰芳;被胁迫行为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守义;唐代复仇问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8 潘晓凡;唐宋福建佛教发展演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栗志亮;唐代女子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丽丽;宋代商人经济犯罪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怀宇;论隋唐五代淮河流域城市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魏郭辉;李强;;新罗质子侍唐刍议[J];北方文物;2006年03期
3 史少卿;简析唐中后期扬州城市工商业流动人口[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李岩;新罗留学僧在唐的文学交流[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5 何劲松;论韩国僧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韩国;2002年04期
6 禹英兰,丁凤熙;“海上王”张保皋及其研究现状[J];当代韩国;2004年01期
7 毛毛雨;;古代中韩海上交流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8 蒙托;韩国人的宗教信仰[J];当代韩国;1996年02期
9 朴湧植,崔成万;韩国的故事──以佛佑神助为主题的三国时代神话文学[J];当代韩国;1996年03期
10 文基连;新罗乡歌的宗教性质[J];当代韩国;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清波;入唐三韩人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朴天伸;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红梅;从在唐新罗人看在唐新罗关系——以新罗人在唐聚居区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3年
2 祝捷;试论九世纪东亚的海上通交[D];延边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凤林;隋唐时期山东地区与日本、朝鲜之间的交流与往来[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吕红梅;五十年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研究综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稻冈誓纯;日中佛教交往的一个侧面[J];佛学研究;1996年00期
4 刘永忠;;日僧圆仁与登州赤山法华院的因缘[J];法音;1990年09期
5 李济沧;圆仁与李德裕──《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所记扬州的李德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02期
6 申丁;圆仁到过沪渎港吗[J];史林;1986年01期
7 文刀;黄金纽带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山东息庵碑和法华院[J];中国宗教;2002年04期
8 高玉山;;日本高僧圆仁留踪乳山[J];春秋;2011年04期
9 徐冬昌;圆仁从日本到扬州的一段旅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读后[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10 俞钢;圆仁闻见的会昌法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凤鸣;;登州在唐代中日关系中的重要地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吴廷璆;郑彭年;;古代扬州港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3 李并成;;一批珍贵的太原历史资料——敦煌遗书中的太原史料综理[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荣生;;古代南通地区盐场名称由来考略[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5 贺从容;;唐两京城坊曲形态之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东辉;;渤海与新罗的对立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8 朱龙;;隋唐时期登州港的历史地位浅析[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蕴 报道组 张伟星;[N];浙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马毓鋆;[N];洛阳日报;2011年
3 于青;[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自立;[N];扬州日报;2010年
5 韦明铧;[N];扬州日报;2006年
6 于青;[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吴思强 王佩艳 通讯员 王善强;[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9年
8 通讯员 刘永良 何雪昌;[N];闽西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朱筱杰 通讯员 付城荣;[N];威海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洪和胜 本报通讯员 杨晓燕 本报评论员;[N];台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2 朴天伸;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聂顺新;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晶石;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的在唐新罗人[D];延边大学;2013年
2 李娴;唐宋时期来华日僧之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程少燕;日僧圆仁视野中的唐代青州[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张丽;试析山东境内新罗遗址及历史作用[D];延边大学;2013年
5 吴翠梅;押新罗渤海两蕃使对山东地区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2年
6 孙一敏;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祝捷;试论九世纪东亚的海上通交[D];延边大学;2006年
8 王慧;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冯立君;九世纪中韩日三国外交制度比较[D];延边大学;2010年
10 高源;登州城兴衰之地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的在唐新罗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6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