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俾斯麦的民族主义观及民族主义策略

发布时间:2017-01-03 07:27

  本文关键词:俾斯麦的民族主义观及民族主义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12年

俾斯麦的民族主义观及民族主义策略

杨静  

【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十九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促成了德国的统一,并保护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度过了她最脆弱的襁褓期,他的政治思想和策略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德意志民族主义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的发展,最终在拿破仑的炮火中成长起来。壮大起来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对十九世纪的德国政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为德意志民族主义不仅成了吸引群众、凝聚民心的一种先进思想,也成了各种政治势力相互角斗的一件政治武器。本文希望探讨的正是在容克家庭成长起来的俾斯麦如何应对19世纪的先进思想——民族主义?他有着怎样的民族主义观?他的民族主义策略是怎样的? 由于俾斯麦人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探讨他的民族主义观和民族主义策略。第一个阶段是他从青年到担任驻外公使期间民族主义观的发展变化。俾斯麦的教育背景使他和民族主义曾有过亲密接触,所以青年时代的他是拥护民族统一的。但是当面对1848年的革命者利用民族统一向王权挑战时,他又坚定地站在保守主义立场反对利用民族统一进行的任何革命。直到他担任驻外公使后,他对民族主义的看法才逐渐改观,并逐渐酝酿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策略。第二个阶段是在统一德意志的过程中他如何成功施行民族主义策略。在三次王朝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民族主义策略各有不同,或避开民族主义的危害,或利用民族主义分裂敌国,或煽动德意志民族情绪,民族主义给了俾斯麦的统一战争以巨大的帮助。第三个阶段是帝国时代他的民族主义观和民族主义策略的成熟。面对新生帝国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俾斯麦时而利用民族主义打击国内分裂势力,时而通过渲染法国的民族复仇热情来制造紧张局势,赢取选票。所以俾斯麦的民族主义观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阶段他的民族主义观都随着知识和阅历的丰富而有所改变和成熟。 最后本文分析了他的民族主义观及其策略的三大特点:攻击性、保守性和功利性。通过对俾斯麦的民族主义观和民族主义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俾斯麦的政策特点和其人格特征,同时也可以充实有关德意志民族主义的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516.4;D751.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德昌;重评拉萨尔在俾斯麦统一德国中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01期

2 徐健;一百年来的俾斯麦传记[J];德国研究;2000年03期

3 马瑞映;论近代德国民族主义的相悖现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对俾斯麦问题的争论——评介《一九四五年后历史学中的俾斯麦问题》[J];世界历史;1979年04期

5 刘新利;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J];世界历史;2002年02期

6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J];世界历史;1994年06期

7 徐健;关税同盟与德国的民族统一[J];世界历史;1998年02期

8 关勋夏;俾斯麦与德法战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关勋夏;略论俾斯麦“三次战争”的性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张廷国;从浪漫主义向民族主义的转变——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原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尚文;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3 陈宝胜;;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昌切;;现代进程中的民族与国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吴贤静,郭松;心灵环保:环境伦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胡文木;;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9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安山;;非洲民族主义研究述评[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9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10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翼;论沙皇俄国在俾斯麦外交体系中的重要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淦;枣庄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尹彦婷;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行政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辉娟;论魏玛共和国的终结[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元春;评俾斯麦与近代德国统一[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姜德昌;;论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及其根源[J];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03期

3 李晔,温文治;1815~1914年欧洲均势关系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3期

4 徐健;一百年来的俾斯麦传记[J];德国研究;2000年03期

5 王存胜;;俾斯麦外交思想析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辉英;对普鲁士历史作用的重新评价[J];世界历史;1980年03期

7 孙炳辉,赵星惕;评俾斯麦的“铁血政策”[J];世界历史;1981年02期

8 丁建弘;俾斯麦[J];世界历史;1982年02期

9 邢来顺;德国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与高速工业化[J];世界历史;2001年05期

10 李工真;德意志“历史学派”传统与纳粹主义[J];世界历史;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洪;;浅论德国多元文化主义的萌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2期

2 张国臣,,王三明;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J];许昌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3 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J];浙江学刊;2007年03期

4 张才圣;;从民族主义看二战后德国统一[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叶险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8年01期

6 毛文婷;;民俗学、民族主义和赫尔德——论19世纪理性主义衰落之必然[J];黑龙江史志;2011年02期

7 韩少功;;超越“民族”[J];招商周刊;2004年06期

8 杨丽;《简爱》中的法国形象及民族主义话语[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杜书瀛;再说全球化[J];学习与探索;2005年05期

10 稂宁;;论“二战”前德国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兼论阿伦特的民族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韩琦;;论克里奥尔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局限性[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包胜利;;2006-2009年国内“世界民族研究”综述[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万鄂湘;;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重读孙中山先生有关“民族主义”的论断新悟[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5 李广良;;民族、民族主义与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田;;从圆明园兽首拍卖报道看主流媒体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家有;;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宣传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8 潘亚玲;;中国人对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9 郑汕;;印度民族主义的特征及世界性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张正明;张乃华;;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凯 李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康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马立诚;[N];学习时报;2002年

4 秋风;[N];中国经营报;2004年

5 于福坚;[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熊坤新;[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郑固固 专家 辛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明晖;[N];国际商报;2007年

9 ;[N];南方周末;2005年

10 于福坚;[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三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赵立新;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D];延边大学;2012年

4 夏光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英兰;韩国的社会结构与民族主义[D];上海大学;2012年

7 张淑娟;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9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宋荣超;20世纪初政论报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期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俾斯麦的民族主义观及民族主义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慧;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珉;复兴,还是衰亡?[D];外交学院;2002年

4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金鑫;当代民族主义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胡运哲;石原慎太郎与冷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勇兵;论民族主义起源的社会心理机制[D];苏州大学;2003年

9 冯映宇;从德国思想史的嬗变看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外交”[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钊;民族主义的传统化表象与现代化实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俾斯麦的民族主义观及民族主义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2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32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