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政策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政策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留学是人类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和借鉴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后进国家学习西方的道路上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近代,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先后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并几乎在同一时间走上了改革图强的道路。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日本则开始了明治维新。在这两场运动中,派遣留学生都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途径。然而相似的历史氛围,相似的目的,却结出了不同的果实,以至于影响了两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两国在现代化竞赛的最初阶段就产生了迥然不同的结果。本文拟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这两个近乎平行时期的留学政策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对二者留学政策的对比研究和优劣分析,以期对现阶段如何更好的发展留学教育有所启发。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我国洋务运动时期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概述,呈现了中日两国近代留学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各个阶段的演变轨迹。第三部分对中日这两个时期的留学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共性及个性。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即使在其相同中也有不同,很多时候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截然分开。所以在这一部分中笔者直接在选派政策、管理政策以及任用政策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以窥探中日这两个时期留学政策的全貌。在第四部分中,笔者对造成两国不同留学政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形成两国留学政策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二者发展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的结果,同时也和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西学发展水平以及兴办留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有关。在最后一部分中,笔者对这两个时期的留学教育的全面影响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比较的目的在于借鉴,以期对本国留学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本研究认为要更好的发展留学教育,首先就要处理好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问题;其次要加大对留学教育的投入,扩大其规模,并进一步推进我国留学政策的法制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种形式的留学生的选派工作以及留学生的海外管理和回收工作,以更好的发挥留学生的作用,为建设现代国家服务。
【关键词】: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留学政策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56.1;K313.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序言9-12
- (一) 选题缘由9-10
- (二) 研究意义10-12
-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概述12-16
- (一)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12-14
- (二)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的发展轨迹14-16
- 1. 近代留学的发端——幼童留美14-15
- 2. 公派留学的继起——船政生徒留欧15-16
- 二、明治维新时期的留学教育概述16-21
- (一) 日本近代留学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16-18
- (二) 明治维新时期留学教育的发展轨迹18-21
- 1. 幕府末期的初识欧美18-19
- 2. 明治新政府建立后的留学热潮19-21
- 三、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期留学政策的比较21-44
- (一) 留学选派政策的比较21-32
- 1. 选拔资格21-24
- 2. 选拔方式24-26
- 3. 选派机构26-28
- 4. 留学生身份28-29
- 5. 留学科目29-32
- (二) 留学管理政策的比较32-40
- 1. 管理机构32-34
- 2. 管理内容34-38
- 3. 留学经费的筹措与管理38-40
- (三) 归国留学生任命政策的比较40-44
- 1. 考核和录用40-43
- 2. 奖励43-44
- 四、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期留学政策差异成因探析44-58
- (一) 政治因素44-47
- (二) 文化传统47-49
- (三) 经济发展水平49-53
- (四) 西学发展水平53-55
- (五) 留学教育的指导方针55-58
- 五、反思与启示58-69
- (一)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期留学教育的影响58-61
- (二)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期留学教育存在的问题61-63
- (三) 现代启示63-69
- 1. 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63-64
- 2. 加大留学教育经费的投入64-65
- 3. 进一步推进留学教育政策法制化进程65-66
- 4. 规范自费留学生群体的管理66-67
- 5. 完善留学人员的评估和接收机制67-69
- 参考文献69-73
- 后记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华萍;;论洋务运动时期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材的影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4期
2 曹前有;;论李鸿章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3 梁大伟;黄定天;;同途殊归之思: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再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岳冰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天皇制度与神道教[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5 张辉莹;;西学东渐对近代英语影响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6 雷竞;;试论“中体西用”与“洋才和魂”的成败原因[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7 张云慧;;驻外使领与洋务运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邱丹丹;;李鸿章的经济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体现[J];华章;2011年19期
9 冯磊;张帆;;秘书的影响力——晚清督抚幕僚对政局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1年12期
10 雷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出的背景[J];教师博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周谊;;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崔勇;郑建敏;;关于洋务运动评价标准的哲学思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唐燕;;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罗群;;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晚清军事变革的制度分析[A];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C];2009年
5 徐鼎新;;姜铎传略[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6 夏东元;;洋务运动与江南制造局[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5《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船史分会场纪念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岫;;在人们心中永生——怀念胡滨老师[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8 郭芬云;;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高等教育现代化历史经验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张晓琳;刘树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述活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10 田峰;王咪咪;;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战红;“好孩子”的四次“洋务运动”[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战红;四次“洋务运动”的真谛[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叶檀;“新洋务运动”如何才能成功[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解析新洋务运动[N];网络世界;2004年
5 本报记者 赵艳梅;好孩子的四次“洋务运动”[N];中国服饰报;2006年
6 丁秀伟;好孩子将开启第四次“洋务运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7 李佳佳;晚清洋务运动主将盛宣怀珍贵档案首次在沪披露[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吴威;不该请洋总裁但应该来一场“新洋务运动”[N];中国经营报;2004年
9 姜汝祥 李岷 项兵;中国企业的新洋务运动[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陈建新;好孩子集团的四次“洋务运动”[N];今日信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华;洋务运动时期(1860-1894)企业融资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黄树生;薛福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孙成华;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包羽;洋务运动时期的电报技术[D];东北大学;2006年
5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董贵成;近代科学与戊戌维新[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永;晚清洋务派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德罡;晚清军工企业管理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藜;“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刘龙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1644-1937[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政策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汤菊平;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3 王艳娟;曾国荃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4 李海玲;王先谦评议[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辉;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与西学东渐[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紫涵;论晚清洋务派的科学观[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何永明;洋务运动在巩固中国近代西北边防中的作用[D];新疆大学;2006年
8 宋红霞;洋务运动时期西方自然科学的输入及其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9 杜一宁;天津《时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贾伟川;洋务运动时期海外军用设备采购的途径[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政策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5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