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殉道与政治合法性
本文关键词: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殉道与政治合法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基督教殉道者形象的角度分析和解读后来基督教对异教施加的宗教暴力,因此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基督教在帝国早期遭受异教皇帝迫害而殉道的经历,,对后来基督教合法后教会对异教施加的宗教暴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解释帝国晚期政治上,特别是政教关系上的重要变化。 首先第一章介绍了暴力的定义、罗马世界的暴力、宗教与暴力的关系以及基督教在帝国前期遭受的迫害经历,这在教会史上诞生了第一批殉道者,引起了殉道者崇拜和圣人崇拜,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基督教关于殉道和迫害的独特意识形态。 第二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随着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基督教的宗教暴力也进而席卷了整个帝国,本章主要以卡里尼库姆和阿莫尼乌斯等事件作为切入点,探讨殉道者形象与宗教暴力的关系,帝国早期遭受迫害的经历决定了后来基督徒在四五世纪使用暴力的方式,而殉道和迫害的理论也成了基督教对抗政府的有力手段。之后尤利安扶持异教的宗教政策则迫使基督教改变了自己的殉道理论,殉道者标准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具有了较强的暴力性质,教暴力成了一种对抗任何信仰之敌的合理手段,并得到了教会的认可。 第三章以宗教暴力作为切入点分析这个时期帝国内的重要变化,论述了帝国政府抑制宗教暴力以此维护法律和秩序的合理手段,但另一方面又因为古代晚期帝国政教关系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督教主教们逐渐取得了原先在异教时代身为大祭司的皇帝才拥有的宗教权力,所以在维护帝国政府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方面,主教有了重大的影响力,再加上基督教对殉道和迫害的灵活定义,使他们掌握了宗教上的话语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时政府也不得不忍受无秩序的宗教暴力,允许基督徒采取暴力手段对抗信仰的敌人。
【关键词】:古代晚期 宗教暴力 殉道 政治合法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1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导言9-21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10-19
- 三、写作思路和方法19-21
- 第一章 罗马帝国早期的宗教与暴力21-35
- 第一节 暴力的定义21-23
- 第二节 罗马世界中的暴力23-26
- 第三节 宗教与暴力26-30
- 第四节 早期的基督教与暴力30-35
- 第二章 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与殉道者形象35-53
- 第一节 古代晚期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35-37
- 第二节 基督教的“不宽容”与宗教暴力37-40
- 第三节 殉道者在宗教暴力中的角色40-46
- 第四节 尤利安和殉道者46-50
- 第五节 基督教的殉道者标准与宗教暴力50-53
- 第三章 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与政教关系53-64
- 第一节 帝国政府应对宗教暴力的合理手段54-56
- 第二节 帝国政教关系的变化56-60
- 第三节 宗教暴力与帝国政府的政治合法性60-64
- 参考文献64-71
- 后记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树森;元代基督教在江苏的传播[J];江海学刊;2001年04期
2 邱树森;元代基督教在蒙古克烈、乃蛮、汪古地区的传播[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2期
3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开放时代;2002年06期
4 曹增友;基督教传播与中国科学的关联和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5 陶飞亚;东亚基督教的再诠释: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6 何虎生;基督教与近代中国——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史实述评》一书[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4期
7 李向平;“本色化”与社会化——近代上海“海派基督教”的社会化历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卓新平;复杂的历史 当前的警醒——读《台湾基督教史》[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1期
9 李传斌;;20世纪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2006年04期
10 李双幼;;近代闽南基督教会的发展特点[J];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J·谢和耐;陆秉君;;《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黄剑波;孙晓舒;;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从《基督教的兴起》看社会学家笔下的早期基督教史[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五辑[C];2007年
4 张镇环;何锡华;;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教动机、传播情况及影响[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5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郑争文;;公民社会的困境和基督教的应对[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7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史初探(1819—1949)[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8 陶飞亚;杨卫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范式的新探索:《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读后[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9 任继愈;;读徐怀启遗著《古代基督教史》[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10 耿f;;中外学者对大秦景教碑的研究综述[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延黎;基督教研究的学科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乐峰;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督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夏洞奇;走出意识形态的基督教简史[N];东方早报;2010年
4 陶飞亚 上海大学文学院;西方学者视域中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范式转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徐炳三;华西基督教文献资料的开拓之作[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上海大学历史系 肖清和;新世纪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朴承之(学者);中国人的天,基督教的上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张志鹏;两岸基督教论坛开辟互信互利新渠道[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陈祖武 郑振清;致力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N];福建日报;2005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 朱竞e
本文编号:262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6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