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 ——辜鸿铭与鲁迅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11:52
辜鸿铭与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过渡人”,生前与身后,几乎很少有人能像他们那样褒扬与贬抑同在,美名与骂名共收。20世纪以来,无论在中国本土还是在国外,关于两人的个案研究,在资料层面上给人们留下了各种辜鸿铭形象和鲁迅形象。虽然目前对辜鸿铭和鲁迅的个案研究资料层出不穷,但对辜鸿铭的研究在很多地方存在误读和一定的偏见,尤其是对辜鸿铭研究缺乏文化肌理层面的细部分析,而对鲁迅的研究有待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对这两位思想文化立场处于两级状态的文化人物进行专门的比较研究目前尚属少见。基于此,本文选取辜鸿铭与鲁迅两位近现代思想文化场域中的两极性思想文化人物进行研究。在对辜鸿铭和鲁迅研究学术史概况进行考证、爬梳的基础上和对他们的著译文本进行细致解读的前提下,通过对二人的文化认同的比较及其文化认同生成机制的探讨,深入到文化肌理层面,凝视“怪异到不类”的辜鸿铭和“彷徨于无地”的鲁迅的文化脸谱。本文认为,辜鸿铭与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场域中最保守和最激进的两极性人物,其文化选择的两极性在二人的生命历程和墨写春秋中形成的文化认同轨迹中镌刻的尤为清晰。他们以两歧的文化认同成为“互补的同时代人”,充分显示出中...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范围、动机和意义
二、辜鸿铭与鲁迅研究学术史回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论文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关键词界说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返传统的辜鸿铭与反传统的鲁迅
第一节 辜鸿铭的凝视策略与鲁迅的观看之道
一、“观人”和“观于人”的辜鸿铭
二、“于天上看见深渊”的鲁迅
第二节 最保守的文化守成主主义者辜鸿铭
一、“尊王崇孔宣儒扩展”的文化认同
二、保守到“不类”的辜鸿铭
第三节 最激进的文化激进主义者鲁迅
一、“立人批孔非儒拿来”的文化认同
二、激进于“无地”的鲁迅
第二章 凝望身、家、国:辜鸿铭与鲁迅文化认同比较之一
第一节 身之凝视
一、“身写”和“肉薄”:肉身与体饰上身体意识的窥探
二、“真正的中国人”与“这样的战士”:两歧的身份认同
第二节 家之回眸
一、“人间天堂”与“死所”:家
二、“无我”的礼赞与“妻性”的追问:妻
第三节 国之望诊
一、“丛病之躯”与“无物之阵”:病中国的两张诊书
二、“孔教乌托邦”与“人国”:相互抵牾的“理想国”
第三章 他者的承认:辜鸿铭与鲁迅文化认同比较之二
第一节 “看朱成碧”:“观于人”的辜鸿铭与鲁迅
一、“丑角”辜鸿铭与“一是”之鲁迅
二、两宗罪:治水者的无奈与盗火者的悲哀
第二节 “看杀卫玠”:“观于异”的辜鸿铭和鲁迅
一、热了又热的辜鸿铭:德国与日本的文化利用
二、升温的鲁迅:日本与德国的文化过滤
第四章 “视”路寻踪与心路索骥:辜鸿铭与鲁迅两极文化认同的生成
第一节 双重镜中的三国时代:两极文化认同生成的“视”路寻踪
一、1894·一本书·一场战争
二、西洋镜中的“弱”视:中国变色龙
三、东邻眼中的“重”视:刀光菊影下的支那
第二节 “疏野”与“多疑”:两极文化认同生成的心路索骥
一、天生蛮性与狼性气质
二、“想象的理性”和“有中看无、无中生有”的思维方式
三、归依体验的外化与缺失体验的补偿
结语 红与黑:“过渡人”的两张文化脸谱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J]. 丁志刚,董洪乐. 学习与探索. 2010(05)
[2]天下第一狂儒——辜鸿铭[J]. 于晓斯. 人才开发. 2009(10)
[3]从“目的论”角度析典籍翻译的归化策略——以林纾、辜鸿铭的归化翻译为例[J]. 李长江,曹莹.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9)
[4]从译者主体性看辜鸿铭英译诗歌中归化策略的选择[J]. 邓睿,王忠霞. 科技信息. 2009(24)
[5]对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的接续与超越——孙中山晚年褒扬儒学理路试释[J]. 姜义华. 史林. 2009(04)
[6]被分解的鲁迅[J].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2009(04)
[7]歌德,欧洲的孔子——再谈辜鸿铭眼中的歌德[J]. 方厚升. 孔子研究. 2009(04)
[8]辜鸿铭的儒教观及对其儒经翻译的影响[J]. 刘鹏.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7)
[9]文化认同:中华礼仪传统的分析视角[J]. 刘海燕,朱霖. 中华文化论坛. 2009(02)
[10]《西方的没落》与辜鸿铭[J]. 方厚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博士论文
[1]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分析[D]. 郭颖.山东大学 2010
[2]别求新声[D]. 朱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辜鸿铭与德国[D]. 方厚升.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4]于无地彷徨—鲁迅作品中的“家”[D]. 苏克军.吉林大学 2007
[5]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 陈爱钗.福建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翻译适应选择观照下的辜鸿铭儒经英译[D]. 姚志奋.长沙理工大学 2009
[2]论辜鸿铭的中国传统道德观[D]. 王佳.黑龙江大学 2008
[3]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下对《论语》的译介与诠释[D]. 胡欣欣.首都师范大学 2008
[4]从后殖民视角研究辜鸿铭的《论语》译本[D]. 游凤云.长沙理工大学 2008
[5]从接受理论看辜鸿铭《中庸》英译[D]. 王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8
[6]辜鸿铭保守主义文化观浅析[D]. 田长生.厦门大学 2007
[7]辜鸿铭翻译文化观研究[D]. 杨晖.湖南师范大学 2007
[8]辜鸿铭翻译思想研究[D]. 朱宝锋.大连理工大学 2006
[9]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翻译的比较研究[D]. 李霜.四川大学 2004
[10]论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D]. 史敏.河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9281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范围、动机和意义
二、辜鸿铭与鲁迅研究学术史回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论文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关键词界说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返传统的辜鸿铭与反传统的鲁迅
第一节 辜鸿铭的凝视策略与鲁迅的观看之道
一、“观人”和“观于人”的辜鸿铭
二、“于天上看见深渊”的鲁迅
第二节 最保守的文化守成主主义者辜鸿铭
一、“尊王崇孔宣儒扩展”的文化认同
二、保守到“不类”的辜鸿铭
第三节 最激进的文化激进主义者鲁迅
一、“立人批孔非儒拿来”的文化认同
二、激进于“无地”的鲁迅
第二章 凝望身、家、国:辜鸿铭与鲁迅文化认同比较之一
第一节 身之凝视
一、“身写”和“肉薄”:肉身与体饰上身体意识的窥探
二、“真正的中国人”与“这样的战士”:两歧的身份认同
第二节 家之回眸
一、“人间天堂”与“死所”:家
二、“无我”的礼赞与“妻性”的追问:妻
第三节 国之望诊
一、“丛病之躯”与“无物之阵”:病中国的两张诊书
二、“孔教乌托邦”与“人国”:相互抵牾的“理想国”
第三章 他者的承认:辜鸿铭与鲁迅文化认同比较之二
第一节 “看朱成碧”:“观于人”的辜鸿铭与鲁迅
一、“丑角”辜鸿铭与“一是”之鲁迅
二、两宗罪:治水者的无奈与盗火者的悲哀
第二节 “看杀卫玠”:“观于异”的辜鸿铭和鲁迅
一、热了又热的辜鸿铭:德国与日本的文化利用
二、升温的鲁迅:日本与德国的文化过滤
第四章 “视”路寻踪与心路索骥:辜鸿铭与鲁迅两极文化认同的生成
第一节 双重镜中的三国时代:两极文化认同生成的“视”路寻踪
一、1894·一本书·一场战争
二、西洋镜中的“弱”视:中国变色龙
三、东邻眼中的“重”视:刀光菊影下的支那
第二节 “疏野”与“多疑”:两极文化认同生成的心路索骥
一、天生蛮性与狼性气质
二、“想象的理性”和“有中看无、无中生有”的思维方式
三、归依体验的外化与缺失体验的补偿
结语 红与黑:“过渡人”的两张文化脸谱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J]. 丁志刚,董洪乐. 学习与探索. 2010(05)
[2]天下第一狂儒——辜鸿铭[J]. 于晓斯. 人才开发. 2009(10)
[3]从“目的论”角度析典籍翻译的归化策略——以林纾、辜鸿铭的归化翻译为例[J]. 李长江,曹莹.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9)
[4]从译者主体性看辜鸿铭英译诗歌中归化策略的选择[J]. 邓睿,王忠霞. 科技信息. 2009(24)
[5]对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的接续与超越——孙中山晚年褒扬儒学理路试释[J]. 姜义华. 史林. 2009(04)
[6]被分解的鲁迅[J].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2009(04)
[7]歌德,欧洲的孔子——再谈辜鸿铭眼中的歌德[J]. 方厚升. 孔子研究. 2009(04)
[8]辜鸿铭的儒教观及对其儒经翻译的影响[J]. 刘鹏.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7)
[9]文化认同:中华礼仪传统的分析视角[J]. 刘海燕,朱霖. 中华文化论坛. 2009(02)
[10]《西方的没落》与辜鸿铭[J]. 方厚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博士论文
[1]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分析[D]. 郭颖.山东大学 2010
[2]别求新声[D]. 朱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辜鸿铭与德国[D]. 方厚升.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4]于无地彷徨—鲁迅作品中的“家”[D]. 苏克军.吉林大学 2007
[5]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 陈爱钗.福建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翻译适应选择观照下的辜鸿铭儒经英译[D]. 姚志奋.长沙理工大学 2009
[2]论辜鸿铭的中国传统道德观[D]. 王佳.黑龙江大学 2008
[3]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下对《论语》的译介与诠释[D]. 胡欣欣.首都师范大学 2008
[4]从后殖民视角研究辜鸿铭的《论语》译本[D]. 游凤云.长沙理工大学 2008
[5]从接受理论看辜鸿铭《中庸》英译[D]. 王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8
[6]辜鸿铭保守主义文化观浅析[D]. 田长生.厦门大学 2007
[7]辜鸿铭翻译文化观研究[D]. 杨晖.湖南师范大学 2007
[8]辜鸿铭翻译思想研究[D]. 朱宝锋.大连理工大学 2006
[9]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翻译的比较研究[D]. 李霜.四川大学 2004
[10]论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D]. 史敏.河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92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09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