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善的支撑 ——中西传统道德之信仰基础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17:49
  中西传统道德由于逻辑起点不同,存在诸多差异,道德的信仰基础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西方传统道德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中国传统道德立基于“天人合一”信仰之上,不同的信仰模式凸显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无论是西方宗教信仰的外在超越,还是中国“天人合一”信仰的内在超越,实质上都为人的心灵找到了最终归宿,使人的道德有了终极的价值依据,为善提供了支撑。反观我国现当代社会道德与信仰离合之进程,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当道德与信仰联系密切,以信仰作为其形上支撑价值时,人们的道德素养就比较高;相反,信仰与道德疏离或者信仰走向极端化,那么,道德也必然走向反面。当前伦理道德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人的信仰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了信仰,精神无处寄托,心灵得不到安顿,道德也就没有内在的精神生活上的根据。历史之镜鉴,必然要求我们对当前社会道德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加强信仰建设是今后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对于信仰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信仰薄弱而又相对复杂的国家,解决起来的确比较棘手。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人只有一种共同的信仰,那...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难点、创新尝试与研究不足之处
    1.4 相关研究综述
第2章 道德与信仰的基本理论
    2.1 道德概念释义
    2.2 信仰的特点与功能
        2.2.1 信仰的含义、特性
        2.2.2 信仰的功能及类型
        2.2.3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
    2.3 道德的信仰基础
        2.3.1 形上支撑价值
        2.3.2 道德价值的依托和载体
        2.3.3 道德的精神动力
        2.3.4 道德评价的终极价值标准
第3章 西方传统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
    3.1 西方传统道德逻辑的起点
        3.1.1 人性恶预设
        3.1.2 性恶论与宗教信仰
        3.1.3 立基于上帝信仰的宗教道德
    3.2 西方传统道德的宗教根基
        3.2.1 西方宗教道德传统
        3.2.2 上帝的道德形上支撑价值
        3.2.3 西方信仰的外在超越性特点
    3.3 康德的道德宗教
        3.3.1 道德基础的“哥白尼式革命”
        3.3.2 “圆善”与上帝公设
        3.3.3 善的信仰支撑
    3.4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宗教信仰反弹倾向
        3.4.1 传统道德基础与现代性批判
        3.4.2 现代性信仰危机与后现代主义批判
        3.4.3 后现代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回归趋向
第4章 中国传统道德的“天人合一”信仰基础
    4.1 中国传统道德的逻辑起点
        4.1.1 人性善预设
        4.1.2 性善论与“天人合一”信仰的内在逻辑
        4.1.3 立基于天人合一信仰的道德实践
    4.2 道德形上论的“天人合一”心性学
        4.2.1 “天人合一”心性学之道统
        4.2.2 天为人德之本
        4.2.3 天人合德
    4.3 天人合一信仰模式的特点
        4.3.1 内在性
        4.3.2 超越性
        4.3.3 知行合一
第5章 历史之镜鉴与现实反思
    5.1 中西比较的结论与启示
        5.1.1 中西比较之结论与价值评析
        5.1.2 理论启示
    5.2 中国现当代道德与信仰之离合
        5.2.1 “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下的传统道德及其信仰基础崩溃
        5.2.2 建国前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革命道德
        5.2.3 建国后基于共产主义信仰的政治道德
        5.2.4 文革时期信仰的极端化与道德体系解构
        5.2.5 新时期信仰缺失与道德失范
    5.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信仰逻辑进路思考
        5.3.1 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伦理向度
        5.3.2 构筑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现代精神家园
        5.3.3 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合理成分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基督教经典译丛》总序的几点讨论[J]. 高文新.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1)
[2]欲成义人,先做善人——康德对道德与宗教关系的处理[J]. 朱华甫.  现代哲学. 2010(03)
[3]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J]. 卢风.  道德与文明. 2010(02)
[4]儒家道德形上学的论述元点、价值依据及对其的追问[J]. 关健英.  哲学研究. 2010(0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性意义[J]. 高文新,孙永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1)
[6]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J]. 许全兴.  党的文献. 2009(03)
[7]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J]. 王作安.  中国宗教. 2009(03)
[8]中西文化传统和信仰[J]. 陈启云.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3)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J]. 刘建军.  高校理论战线. 2007(04)
[10]地理与人文动态互应考析之一:中西地理环境的比较[J]. 陈启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本文编号:3109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09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