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02 12:12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卓著,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有鉴于此,对近30年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成果和思路进行总结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即发现这些成果中的存疑之处,挖掘理论演化的深层理路,反思教育基本理论的构成前提,为其深入发展提供了一个极有探讨价值的理论思路。笔者以《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学报》《中国教育学刊》等杂志中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知识论立场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刨析。笔者追问如下的问题:如何对众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如何评价它们展开相关理论主张时持有怎样的知识论立场;综述分析后,能否提出恰当知识论立场的基本标准;在外部制度建设上,可以做哪些改进。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必须遵循问题针对性和后果意识这样的知识论立场来实现理论承诺。首先,教育基本理论作为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必须尊重教育实践自身的特点。教育基本理论本身固然是普遍性的,但它对实践的作用确依赖于实践本身的特点,教育实践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教育基本理论对教育实践的知识论立场必须从普遍理性走向情境理性。其次,教育基本理论在表...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一) 选题缘由
(二) 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的确立
(二) 方法论原则
(三) 方法论前提
三、核心概念
(一) 教育基本理论
(二) 知识论立场
(三) 反思
四、研究思路与核心观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核心观点
第一章 面对教育实践的教育基本理论
一、面向教育实践,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一) “批评现实—改革”的教育基本理论
(二) “应答挑战—改革”的教育基本理论
(三) 现代性及其超越的教育基本理论
二、面向教育实践,教育基本理论的普遍理性诉求及其批判
(一) “批评现实—改革”的普适理想主义立场
(二) “挑战—改革”的理论理性主义立场
(三) 现代性及其超越的工具普适主义立场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走向情境理性
(一) 同情的理解
(二) 以实践理性改革教育实践
(三) 挖掘理论前提,明确问题针对性
第二章 表征教育世界的教育基本理论
一、表征教育世界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一) 自然实在论的理论表征
(二) 人文价值论的理论表征
(三) 社会实在论的理论表征
二、外在旁观者视角的理论表征方式及其批判
(一) 外在于自然实在的表现及其批判
(二) 外在于人文价值的表现及其批判
(三) 外在于社会实在的表现及其批判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内在置身者的视角
(一) 正确认识教育世界观
(二) 转变提出问题的格式
(三) 致力于生活的视角
第三章 方法论维度上的教育基本理论
一、方法论维度上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一) 80年代:教育学学术研究的恢复重建
(二) 90年代: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三) 世纪转折前后:多元化的方法论探索
二、唯方法论主义反思的体现及其批判
(一) 思维展开的演绎性
(二) 思维展开的虚无性
(三) 方法论研究的普遍性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问题与方法论的统一
(一) 方法论反思的本体论立场
(二) 问题具有方法论反思的逻辑先在性
(三) 在问题的解决中检验方法论的有限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恰当的知识论立场及其达成
一、恰当知识论立场的基本标准
(一) 问题针对性
(二) 后果意识
二、可能的制度建设
(一) 规划的知识生产机制批判
(二) 转向由消费者决定的知识生产格局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论指导实践”论的终结——基于反思社会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重审[J]. 程天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03)
[2]新课程改革:“实用主义”并不“实用”[J]. 倪娟,李广洲. 教育学报. 2006(06)
[3]在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发展中国教育学——新世纪第一个五年中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杨小微,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4)
[4]当前教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倾向[J]. 李太平. 教育研究. 2006(10)
[5]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及争辩[J]. 王枬. 教育研究. 2006(10)
[6]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J]. 郝文武. 教育研究. 2006(10)
[7]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J]. 大田尧. 中国教育学刊. 2006(10)
[8]教育之学——超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J]. 王建华.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9)
[9]无立场的教育学思维——关怀人间、人事、人心[J]. 金生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3)
[10]主体教育思想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 郭文安.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05)
博士论文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 吴黛舒.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 王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3
[3]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 么加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2
[4]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 侯怀银.华东师范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我国社会转型对教育研究主题变迁影响之分析[D]. 袁智慧.华东师范大学 2003
[2]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D]. 杨四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15258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一) 选题缘由
(二) 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的确立
(二) 方法论原则
(三) 方法论前提
三、核心概念
(一) 教育基本理论
(二) 知识论立场
(三) 反思
四、研究思路与核心观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核心观点
第一章 面对教育实践的教育基本理论
一、面向教育实践,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一) “批评现实—改革”的教育基本理论
(二) “应答挑战—改革”的教育基本理论
(三) 现代性及其超越的教育基本理论
二、面向教育实践,教育基本理论的普遍理性诉求及其批判
(一) “批评现实—改革”的普适理想主义立场
(二) “挑战—改革”的理论理性主义立场
(三) 现代性及其超越的工具普适主义立场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走向情境理性
(一) 同情的理解
(二) 以实践理性改革教育实践
(三) 挖掘理论前提,明确问题针对性
第二章 表征教育世界的教育基本理论
一、表征教育世界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一) 自然实在论的理论表征
(二) 人文价值论的理论表征
(三) 社会实在论的理论表征
二、外在旁观者视角的理论表征方式及其批判
(一) 外在于自然实在的表现及其批判
(二) 外在于人文价值的表现及其批判
(三) 外在于社会实在的表现及其批判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内在置身者的视角
(一) 正确认识教育世界观
(二) 转变提出问题的格式
(三) 致力于生活的视角
第三章 方法论维度上的教育基本理论
一、方法论维度上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一) 80年代:教育学学术研究的恢复重建
(二) 90年代: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三) 世纪转折前后:多元化的方法论探索
二、唯方法论主义反思的体现及其批判
(一) 思维展开的演绎性
(二) 思维展开的虚无性
(三) 方法论研究的普遍性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问题与方法论的统一
(一) 方法论反思的本体论立场
(二) 问题具有方法论反思的逻辑先在性
(三) 在问题的解决中检验方法论的有限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恰当的知识论立场及其达成
一、恰当知识论立场的基本标准
(一) 问题针对性
(二) 后果意识
二、可能的制度建设
(一) 规划的知识生产机制批判
(二) 转向由消费者决定的知识生产格局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论指导实践”论的终结——基于反思社会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重审[J]. 程天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03)
[2]新课程改革:“实用主义”并不“实用”[J]. 倪娟,李广洲. 教育学报. 2006(06)
[3]在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发展中国教育学——新世纪第一个五年中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杨小微,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4)
[4]当前教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倾向[J]. 李太平. 教育研究. 2006(10)
[5]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及争辩[J]. 王枬. 教育研究. 2006(10)
[6]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J]. 郝文武. 教育研究. 2006(10)
[7]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J]. 大田尧. 中国教育学刊. 2006(10)
[8]教育之学——超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J]. 王建华.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9)
[9]无立场的教育学思维——关怀人间、人事、人心[J]. 金生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3)
[10]主体教育思想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 郭文安.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05)
博士论文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 吴黛舒.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 王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3
[3]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 么加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2
[4]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 侯怀银.华东师范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我国社会转型对教育研究主题变迁影响之分析[D]. 袁智慧.华东师范大学 2003
[2]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D]. 杨四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15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1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