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西绘画理念融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20:34
理念的融合是确保中西绘画创作在艺术市场中合理性存在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西绘画艺术在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趋势。本文重点阐述20世纪30年代中西绘画理念融合的现象及意义,当然,由于年代的特殊,论述中西绘画理念融合要从历史背景和中西方艺术家人文情怀以及此种艺术形式对后世艺术创作的积极意义和深远的艺术影响为立场出发,就是在微观绘画世界里,倡导一种中西方双方交流绘画理念并适当融合的艺术创作模式,以这种方式来促进绘画创作者和大众理性的自我反思。简单来讲,就是提倡中西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放绘画创作思想,不受禁锢,接受对自身创作合理性的西方绘画理念,从而融中汇西,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开拓更加广泛的艺术市场。超越中西方文化底蕴的两极化而产生的消极循环,进而建立一种良性的绘画理念互动关系,并且能在理念的互相融合中建立更加完善的艺术创作形式以及大众的认同。随着20世纪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和中华优良传统美德在绘画艺术体系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甚至后来在将融汇中西做到近乎完美的绘画大家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西绘画理念融合也在当时的人文艺术界产生了影响。绘画艺术的发展,如果只能由画家...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泰戈尔像》Figure2-1《Tagore》
《群马》Figure2-2《Thehorses》
《愚公移山》Figure2-3《TheFoolishOldManRemovestheMountain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画传统笔墨的传承与创新[J]. 李琼. 美术大观. 2012(02)
[2]中西比较美术学思潮论研究[J]. 李倍雷,赫云.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0(03)
[3]民国初年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J]. 马骁骅. 邯郸学院学报. 2010(01)
[4]衰败想象与革命意志——从陈独秀“美术革命”论看20世纪中国画革新思想的起源[J]. 于洋. 文艺研究. 2010(03)
[5]中西美术的画理意味的比较研究[J]. 李倍雷. 书画世界. 2009(06)
[6]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三次高潮[J]. 李昌菊. 中国书画. 2006(11)
[7]中西方绘画之比较研究[J]. 刘桂花.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1)
[8]近现代中国画改造中的“中西融合”取向——探索轨迹与相关问题研究[J]. 陈永怡. 新美术. 1998(04)
[9]走向未来的中国画[J]. 洪惠镇. 文艺研究. 1998(03)
本文编号:3124149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泰戈尔像》Figure2-1《Tagore》
《群马》Figure2-2《Thehorses》
《愚公移山》Figure2-3《TheFoolishOldManRemovestheMountain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画传统笔墨的传承与创新[J]. 李琼. 美术大观. 2012(02)
[2]中西比较美术学思潮论研究[J]. 李倍雷,赫云.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0(03)
[3]民国初年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J]. 马骁骅. 邯郸学院学报. 2010(01)
[4]衰败想象与革命意志——从陈独秀“美术革命”论看20世纪中国画革新思想的起源[J]. 于洋. 文艺研究. 2010(03)
[5]中西美术的画理意味的比较研究[J]. 李倍雷. 书画世界. 2009(06)
[6]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三次高潮[J]. 李昌菊. 中国书画. 2006(11)
[7]中西方绘画之比较研究[J]. 刘桂花.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1)
[8]近现代中国画改造中的“中西融合”取向——探索轨迹与相关问题研究[J]. 陈永怡. 新美术. 1998(04)
[9]走向未来的中国画[J]. 洪惠镇. 文艺研究. 1998(03)
本文编号:3124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2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