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02:02
新时期文学具有乌托邦精神。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包含着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等多层面的内涵,本论文试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新时期乌托邦文学诸形态,探究其理论基础、价值意识和美学特点,考察新时期乌托邦文学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美学意义。绪论:乌托邦是中西方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历史上诸多形态各异的乌托邦言说的深层,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乌托邦精神。乌托邦精神指代的是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否定性、理想性和非现实性构成乌托邦精神的三个特征。新时期后,建国以后的政治乌托邦激情消退,意识形态的约束减弱,作家的主体意识觉醒,文学否定、批判功能加强,但同时乌托邦思维依然影响着文学创作,并使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具有浓重的乌托邦性。较早出现的文学思潮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作家站在人道立场书写文革时期的政治苦难,把悲剧引进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但总起来说,伤痕、反思文学仍然没有摆脱单一的政治思维模式,它既包含对现实的反思,又蕴涵了对理想的信仰。80年代中期以后,乌托邦言说由新时期初期的一元政治话语转为众声喧哗的多元叙述,显示出知识分子的多元思考。第一章分析政...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内容、方法
第二节 乌托邦概念与形态
第三节 乌托邦精神
第四节 20 世纪中国乌托邦文学书写
第一章 政治乌托邦
第一节 现代向前看的乌托邦
第二节 政治苦难中的希望
第三节 觉醒的自我
第四节 有限的自我
第二章 乡土乌托邦
第一节 传统向后看的乌托邦
第二节 乡土自然文化精神
第三节 乡土民间文化精神
第四节 乡土乌托邦的文化生态
第三章 情爱乌托邦
第一节 浪漫的爱情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存在
第四章 语言乌托邦
第一节 孤独的鸣奏
第二节 语言的家园
第三节 坚守与突围
第五章 宗教乌托邦
第一节 佛教文化与藏族文学创作
第二节 伊斯兰教文化与回族文学创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160513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内容、方法
第二节 乌托邦概念与形态
第三节 乌托邦精神
第四节 20 世纪中国乌托邦文学书写
第一章 政治乌托邦
第一节 现代向前看的乌托邦
第二节 政治苦难中的希望
第三节 觉醒的自我
第四节 有限的自我
第二章 乡土乌托邦
第一节 传统向后看的乌托邦
第二节 乡土自然文化精神
第三节 乡土民间文化精神
第四节 乡土乌托邦的文化生态
第三章 情爱乌托邦
第一节 浪漫的爱情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存在
第四章 语言乌托邦
第一节 孤独的鸣奏
第二节 语言的家园
第三节 坚守与突围
第五章 宗教乌托邦
第一节 佛教文化与藏族文学创作
第二节 伊斯兰教文化与回族文学创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160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6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