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北美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05:38
  当媒介和技术深入人的生存之基,美学思考必须与媒介和技术问题相遇。同样,当代传播学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新的传播现象,更需要对人的生存进行深刻洞察,因此需要获得哲学和美学的支持。本论文选择媒介生态学这一传播学流派进行研究,不仅因为它深入讨论了媒介和技术问题,更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因此对媒介生态学进行美学审视就成为传播学和美学发展的共同需要。就传播学而言,从美学角度阐释媒介生态学理论可以丰富传播学的美学内涵,增加传播学的理论深度。就美学而言,对媒介生态学进行美学阐释可以为美学思考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开拓美学研究新气象。本文通过对媒介生态学媒介理论的梳理,将媒介生态学的美学研究分为原媒介审美取向、感知媒介审美取向和跨媒介审美取向三个向度。全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构成:绪论明确了进行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的价值,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一章对媒介生态学美学进行总体介绍,确定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等。第二章讨论原媒介审美取向和伊尼斯的媒介美学。具体分为四部分。首先对原媒介审美取向进行界定,进而梳理伊尼斯的媒介观点,提炼出伊尼斯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次揭示伊尼斯提出的四大媒介阶段所具...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价值
        一、当代美学需要媒介生态学资源
        二、媒介生态学需要美学提升自身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
        一、论文的研究思路
        二、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总论
    第一节 媒介生态学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的总对象
        二、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的三大取向
    第二节 媒介生态学美学的研究内容
        一、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的总内容
        二、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媒介生态学美学的研究目标
        一、理论目标
        二、实践目标
第二章 媒介生态学的原媒介审美取向
    导言 原媒介审美取向与伊尼斯研究概述
        一、原媒介审美取向的界定
        二、伊尼斯研究概述
    第一节 伊尼斯的媒介理论
        一、伊尼斯媒介研究的方法论
        二、伊尼斯媒介研究的分期和逻辑问题
        三、伊尼斯媒介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传播媒介与审美趣味变迁
        一、口语阶段的审美趣味
        二、文字阶段的审美趣味
        三、印刷阶段的审美趣味
        四、广播阶段的审美趣味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时空审美偏向
        一、空间媒介的审美效果
        二、时间媒介的审美偏向
    第四节 伊尼斯的平衡之美
        一、文明的平衡
        二、平衡之美
    小结
第三章 媒介生态学的感知媒介审美取向
    导言 感知媒介审美取向与麦克卢汉研究概述
        一、感知媒介审美取向的界定
        二、麦克卢汉研究概述
    第一节 “媒介即信息”的美学意味
        一、“媒介即信息”的内涵
        二、“媒介即信息”的审美内涵
    第二节 麦克卢汉“地球村”的四重内涵
        一、“地球村”的时空内涵
        二、“地球村”的媒介内涵
        三、“地球村”的思维内涵
        四、“地球村”的美学内涵
    第三节 “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审美趣味
        一、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内涵
        二、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审美趣味
    小结
第四章 媒介生态学的跨媒介审美取向
    导言 跨媒介审美取向与波兹曼研究概述
        一、跨媒介审美取向的界定
        二、波兹曼研究概述
    第一节 波兹曼的身份问题及其媒介美学的特点
        一、波兹曼的身份问题
        二、波兹曼媒介生态学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基于电视娱乐化批判的审美批评
        一、媒介、隐喻与审美
        二、认识、媒介与审美
        三、躲躲猫世界的审美变化
        四、电视批判所揭示的当代审美问题
    第三节 童年、后现代技术与审美控制
        一、波兹曼童年问题的媒介生态学意义
        二、童年、媒介与技术
        三、后现代技术、生产与自然
        四、技术垄断:“注意”的媒介美学批评
    小结
结语
    一、原媒介、感知媒介和跨媒介审美取向的内容
    二、原媒介、感知媒介与跨媒介审美取向的统一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后视镜中看麦克卢汉的媒体研究——凹镜、螺线与人文训练(英文)[J]. 艾琳娜·兰博迪.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1)
[2]媒体研究的诗学之源:量化研究的初步解释(英文)[J]. 彼特.牟瓦,多梅尼可·谢弗尔-杜南.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1)
[3]艺术感知与技术感知的交合——论麦克卢汉的电媒感知与现代主义的艺术感知[J]. 易晓明.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1)
[4]技术与感性——在麦克卢汉、海森伯和庄子之间的互文性阐释[J]. 金惠敏.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1)
[5]“麦克卢汉:媒介与美学”专题主持人语[J]. 金惠敏.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1)
[6]感性整体与反思整体——麦克卢汉、海德格尔与维科的互文阐释[J]. 金惠敏.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7]理解媒介生态学[J]. 何志钧.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8]媒介技术的美学维度[J]. 陈海.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9]麦克卢汉媒介观的美学审视——以《理解媒介》为中心[J]. 刘玲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10]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前提[J]. 张丽霞.  前沿. 2013(15)

博士论文
[1]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D]. 张冠文.山东大学 2013
[2]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文体演变研究[D]. 周利荣.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媒介环境学视阈下文学与媒介之关系研究[D]. 陈晓洁.山东大学 2012
[4]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 李涯.西南大学 2011
[5]美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研究[D]. 曾海芳.上海大学 2011
[6]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 夏德元.复旦大学 2011
[7]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 徐萍.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新月》月刊研究[D]. 史习斌.华中师范大学 2010
[9]从断裂到弥合—山江纯苗区口传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D]. 陈雪.西南大学 2010
[10]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 代云红.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58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58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