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8-14 20:08
  一个学科体系框架的建立对于这门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性和纲领性作用。条理分明、线索清晰的框架体系的确立能极大地促进学科的全方位发展。本文致力于构建一个较为广博的翻译学宏观体系框架,同时也对重要的微观操作原则发表看法。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学科体系的构建工作都必须先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因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关系到构建的体系本身是否合理和科学。 当代翻译理论研究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方面要从翻译研究发展史中去寻觅这其中的脉络和必然逻辑性,另一方面要看这种研究本身是否具备足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各种条件。因此,本文首先着力阐述翻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的形成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历史积淀的必然结果,是整个翻译领域发展到现当代的迫切要求。 虽然翻译学已初现雏形,但是学术界对于翻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翻译活动和翻译学的性质,翻译学的归属和定位)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对各种学派的翻译学定位的比较和分析、对翻译活动和翻译学本质的辩证探索有助于全面认识翻译学的定位。翻译实践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活动,而翻译学的性质则是“科学论”和“艺术论”的统一。纵使“二性”和“二论”在不同体裁、...

【文章页数】:3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翻译学的建立──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必要
    1.1 翻译学建立──历史的必然
        1.1.1 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历程
        1.1.2 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历程
        1.1.3 翻译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1.2 翻译学建立──现实的必要
        1.2.1 翻译实践的全面繁荣──翻译学创生的基础与源动力
        1.2.2 翻译教学的蓬勃开展──翻译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智力源泉
        1.2.3 相关学科的发展──翻译学创生的外部条件
    1.3 翻译学的创生
        1.3.1 翻译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1.3.2 翻译学──一门新兴学科
第二章 翻译学的定位
    2.1 常见的翻译学定位
        2.1.1 文艺美学派翻译研究定位的反思
        2.1.2 语言学派翻译学定位的反思
        2.1.3 文化研究派翻译学定位的反思
        2.1.4 信息传播学派翻译学定位的反思
    2.2 翻译实践及翻译学的根本性质
        2.2.1 “科学”与“艺术”之争及其解决途径
        2.2.2 “科学”、“艺术”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2.3 翻译实践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2.4 翻译学的“科学论”与“艺术论”的统一
        2.2.5 坚持辩证法,认清翻译学
    2.3 翻译学的定位及其学科特点
        2.3.1 翻译学的合理定位
        2.3.2 翻译学的学科特点
        2.3.3 重视翻译学的人文性
第三章 翻译学的构建方法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翻译学构建的方法论基础
    3.2 翻译学的构建方法──规定与描写的统一
        3.2.1 演绎和归纳的辩证统一
        3.2.2 规定性的方法
        3.2.3 描写性的方法
        3.2.4 规定与描写的统一
第四章 翻译学体系框架构想
    4.1 现有译学体系简评
        4.1.1 国外有代表性的译学体系及其评析
        4.1.2 中国有代表性的译学体系及其评析
    4.2 译学体系构想及其内部关系
    4.3 体系简述
        4.3.1 译学引论
        4.3.2 翻译史论
            4.3.2.1 研究翻译史的意义
            4.3.2.2 翻译史研究纵览
            4.3.2.3 翻译史论的框架
        4.3.3 翻译本论
            4.3.3.1 翻译原理论
            4.3.3.2 翻译分论
        4.3.4 翻译实论
            4.3.4.1 实用分析
            4.3.4.2 翻译批评
            4.3.4.3 翻译的教学
        4.3.5 翻译学元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41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41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