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中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中国庙学教育之文化阐释与概念拓展
发布时间:2024-02-26 00:01
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包括教育学在内的许多人文学科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就是这一背景下对教育学文化研究的一种尝试,属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范畴。 本论文立足于文化传承与教育关系的分析,运用克利福德·格尔茨(1926-)阐释人类学的理论范式,借鉴并拓展了其相关概念,通过对中国古代庙学教育的解剖,提炼出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两个核心概念,论证了中国古代庙学教育的精神实质:中国庙学教育通过在校园建立孔庙这一核心文化符号,围绕孔子及其历代先哲先贤的祭祀仪式传递价值,塑造理想,建立统一的信仰,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人的塑造。中国古代庙学是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的完美结合与运用,是文化传承与“完整人”塑造的有效方式。 接下来,本论文以比较的视角,通过对西方宗教及其教育(重点是西方大学教育)与中国古代庙学教育对比和分析,引申出广义庙学的概念,论证了“庙学”教育是世界教育史上重要的形式,是人类价值传递、理想塑造以及信仰形成的重要形式,同样是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的完美运用。 伴随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有两种过程,一方面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世俗化过程;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现代化过程,即现代性问题。我们暂无法对以上过程给予全...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本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应用说明
三、论文选题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庙学教育的历史沿革、性质与特征
第一节 孔子从布衣到历代帝王师;孔庙从家庙到国庙
第二节 庙学:孔庙与学校的结合
一、庙学制的初步形成
二、庙学制度的确立
三、庙学教育的发展
四、庙学制度的世界传播
第三节 庙学的衰落:孔子符号的象征与转化
一、西学东渐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二、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与"民主与科学"
第四节 庙学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哲学思想:天、地、人合一 道与德合一 中庸与和谐
二、祭祀与教育
三、释典礼与孔庙
第五节 庙学教育的性质与特征
一、庙学教育与文化传承
二、庙学教育的特征
第三章 中国庙学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第一节 庙学教育空间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象征与意义
一、教学空间与信仰空间融为一体
二、教育空间文化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三、庙学教育空间的功能
第二节 庙学教育仪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象征与意义
一、"礼"、"礼仪、仪式与"礼乐教化"
二、"礼乐教化"与教育仪式
第三节 庙学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一、从释典礼到祭孔大典
二、教育仪式的功能
三、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的内在统一
第四节 中国庙学教育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一、庙学教育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与影响
二、庙学教育与文化传承
第四章 比较的视角:广义庙学
第一节 圣俗空间与核心文化符号
第二节 宗教:概念与机制
一、作为象征符号体系的宗教
二、宗教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宗教信仰的塑造:宗教空间与宗教仪式
一、基督教教义、教堂与仪式
二、信徒礼拜仪式与教堂空间
三、宗教空间与宗教仪式:象征与功能
第四节 西方宗教文化传承与大学教育
一、西方古典大学教育的宗教背景
二、西方古典大学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第五节 宗教、文化与教育
一、中西"宗教"概念"
二、中西"文化"概念
三、中西"教育"概念
四、总结
第六节 文化传承与文化符号体系的变迁
第五章 文化变迁与与广义庙学的解体
第一节 人类学文化变迁理论
一、不同流派的观点
二、关于文化变迁原因与动力
三、作为意义符号体系的文化变迁分析
第二节 现代性与宗教世俗化
一、现代性与宗教世俗化概念与内涵
二、现代性与世俗化中核心符号的转化过程
第三节 广义庙学的解体与文化传承
一、西方大学教育的世俗化
二、教育世俗化的动因
三、广义庙学的解体与文化传承
第六章 后庙学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第一节 大学校训与办学理念
一、大学校训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反思与建议
第二节 失去意义的符号:学位服
一、我国学位服制度简述
二、作为象征符号的学位服
三、孤独的学位服
第三节 畸形的教育空间结构与缺失或形式化的教育仪式
一、"科学理性"下知识的校园与道德信仰教育的缺失
二、宏伟的教学楼与苍白的心灵栖息地
三、缺失或形式化的教育仪式
四、我国学校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现状及问题
第七章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庙学教育与启示
第一节 文化传承与"完整人"的塑造
一、人类学、文化与人
二、教育、文化与人的不完整性
三、文化传承与完整人的教育
第二节 庙学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学寻根
二、共同意义符号构建——围绕精神符号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观
三、中国教育学文化研究历史机遇
结语 未来学校的想象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关于大学校训的调查问卷
附件二 方志中的庙学空间示意图
附件三 中国部分大学校园平面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911033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本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应用说明
三、论文选题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庙学教育的历史沿革、性质与特征
第一节 孔子从布衣到历代帝王师;孔庙从家庙到国庙
第二节 庙学:孔庙与学校的结合
一、庙学制的初步形成
二、庙学制度的确立
三、庙学教育的发展
四、庙学制度的世界传播
第三节 庙学的衰落:孔子符号的象征与转化
一、西学东渐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二、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与"民主与科学"
第四节 庙学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哲学思想:天、地、人合一 道与德合一 中庸与和谐
二、祭祀与教育
三、释典礼与孔庙
第五节 庙学教育的性质与特征
一、庙学教育与文化传承
二、庙学教育的特征
第三章 中国庙学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第一节 庙学教育空间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象征与意义
一、教学空间与信仰空间融为一体
二、教育空间文化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三、庙学教育空间的功能
第二节 庙学教育仪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象征与意义
一、"礼"、"礼仪、仪式与"礼乐教化"
二、"礼乐教化"与教育仪式
第三节 庙学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一、从释典礼到祭孔大典
二、教育仪式的功能
三、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的内在统一
第四节 中国庙学教育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一、庙学教育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与影响
二、庙学教育与文化传承
第四章 比较的视角:广义庙学
第一节 圣俗空间与核心文化符号
第二节 宗教:概念与机制
一、作为象征符号体系的宗教
二、宗教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宗教信仰的塑造:宗教空间与宗教仪式
一、基督教教义、教堂与仪式
二、信徒礼拜仪式与教堂空间
三、宗教空间与宗教仪式:象征与功能
第四节 西方宗教文化传承与大学教育
一、西方古典大学教育的宗教背景
二、西方古典大学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第五节 宗教、文化与教育
一、中西"宗教"概念"
二、中西"文化"概念
三、中西"教育"概念
四、总结
第六节 文化传承与文化符号体系的变迁
第五章 文化变迁与与广义庙学的解体
第一节 人类学文化变迁理论
一、不同流派的观点
二、关于文化变迁原因与动力
三、作为意义符号体系的文化变迁分析
第二节 现代性与宗教世俗化
一、现代性与宗教世俗化概念与内涵
二、现代性与世俗化中核心符号的转化过程
第三节 广义庙学的解体与文化传承
一、西方大学教育的世俗化
二、教育世俗化的动因
三、广义庙学的解体与文化传承
第六章 后庙学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第一节 大学校训与办学理念
一、大学校训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反思与建议
第二节 失去意义的符号:学位服
一、我国学位服制度简述
二、作为象征符号的学位服
三、孤独的学位服
第三节 畸形的教育空间结构与缺失或形式化的教育仪式
一、"科学理性"下知识的校园与道德信仰教育的缺失
二、宏伟的教学楼与苍白的心灵栖息地
三、缺失或形式化的教育仪式
四、我国学校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现状及问题
第七章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庙学教育与启示
第一节 文化传承与"完整人"的塑造
一、人类学、文化与人
二、教育、文化与人的不完整性
三、文化传承与完整人的教育
第二节 庙学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学寻根
二、共同意义符号构建——围绕精神符号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观
三、中国教育学文化研究历史机遇
结语 未来学校的想象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关于大学校训的调查问卷
附件二 方志中的庙学空间示意图
附件三 中国部分大学校园平面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911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91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