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汉语文教育的危机与转机
发布时间:2024-03-30 21:23
汉语文教育在全球化时代陷入了一场语用危机:活性不足、更新滞后、创意贫乏的汉语语用,无法迎接日趋活跃的全球多元文化的挑战。对此,我们应当反思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激活语用基因,打造强势汉语,提升国家文化创造力,化解全球化时代的汉语语用危机,进而在多元文化的博弈中占据制高点。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提出此命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其哲学基础,并界定相关核心概念。第二部分架构全球化与汉语文教育之间的桥梁,主要在概括全球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的母语课程名称——汉语文,并分析其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全球化为汉语文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汉语文教育在交流与对话中不断更新、臻于完善,而汉语文教育也为全球化的逐渐深化提供了思想及文化的宝贵资源。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全球化时代汉语文教育危机的原因及表现。汉语文教育危机首先表现为一场语言危机。汉语现状内忧外患:外有强势母语的霸权威胁,内有汉语自身信心的衰微。汉语文教育危机实质上是一场语用危机。接受本位的汉语语用源自教育的痼疾与时弊:历时角度深受凯洛夫教育学的贻害;共时角度受到西方教育理论的束缚。共性化的语用模式难以应对全球多元文化的...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引言
(一) 选题的意义
1. 时代的需求:迎接全球化浪潮
2. 历史之重任:提升文化创造力
(二) 研究的基础
1. 教育哲学
2. 语言哲学
(三) 概念的界定
1. 全球化
2. 文化全球化
3. 教育全球化
二、全球化与汉语文教育的联系
(一)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二) 汉语文:母语课程名称"全球化"
(三) 全球化:改写汉语文教育的历史
1. 一体经济:汉语文教育的新保障
2. 多元文化:汉语文教育的新图景
3. 信息网络:汉语文教育的新媒介
(四) 汉语文教育:全球化时代的多元价值
1. 保存独特的民族文化
2. 形成多元的思维方式
3. 培养全球视野的公民
三、全球化:汉语文教育的危机
(一) 语言危机:汉语的内忧外患
1. 文化霸权:高举全球化旗帜的强势母语
2. 信心衰微:缺乏自我认同感的弱势汉语
3. 浮语虚辞:汉语危机的种种表征
(二) 语用危机:教育的痼疾时弊
1. 接受本位:凯洛夫教育学的贻害
2. 汉姓丢失:西方进口理论的冲击
3. 言不由衷:语用危机的种种表征
(三) 个案研究:"韩寒现象"的实质与反思
四、全球化:汉语文教育的转机
(一) 活力与创造:汉语文教育生存的时代
1. 国际背景:博弈全球多元文化
2. 国内背景:提升文化创造活力
(二) 化解语言危机:活力汉语的教育理念
1. 活力汉语:汉语文教育的目标指向
2. 表达本位:活力汉语的哲学本质
3. 以人为本:活力汉语的精神源泉
(1) 真实:基于生命本位的体验
(2) 个性:释放主体的表现欲望
(3) 多元:锻造批判性思维品质
(三) 化解语用危机:积极语用的教育方法
1. 积极语用:全球母语教育的价值趋向
2. 理论渊源:积极语用的"奠基石"
3. 哲学内涵:积极语用的"生命线"
(1) 我之主体
(2) 表现本位
(3) 活力创生
4. 表现形式:积极语用的"魔术师"
(1) 真实性语用:个性言说
(2) 批判性语用:独立评论
(3) 审美性语用:艺术创生
(四) 案例研究:积极语用的回眸与展望
1. 解放阅读:"70后"新生代教师的启示
(1) 蔡朝阳:捍卫语用的自由
(2) 郭初阳:捍卫语用的真实
(3) 范美忠:捍卫语用的个性
2. 自由写作:"白马湖"教师群的回眸
(1) 朱自清:个性言说到写作
(2) 夏丏尊:爱的关怀到写作
(3) 丰子恺:艺术审美到写作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42958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引言
(一) 选题的意义
1. 时代的需求:迎接全球化浪潮
2. 历史之重任:提升文化创造力
(二) 研究的基础
1. 教育哲学
2. 语言哲学
(三) 概念的界定
1. 全球化
2. 文化全球化
3. 教育全球化
二、全球化与汉语文教育的联系
(一)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二) 汉语文:母语课程名称"全球化"
(三) 全球化:改写汉语文教育的历史
1. 一体经济:汉语文教育的新保障
2. 多元文化:汉语文教育的新图景
3. 信息网络:汉语文教育的新媒介
(四) 汉语文教育:全球化时代的多元价值
1. 保存独特的民族文化
2. 形成多元的思维方式
3. 培养全球视野的公民
三、全球化:汉语文教育的危机
(一) 语言危机:汉语的内忧外患
1. 文化霸权:高举全球化旗帜的强势母语
2. 信心衰微:缺乏自我认同感的弱势汉语
3. 浮语虚辞:汉语危机的种种表征
(二) 语用危机:教育的痼疾时弊
1. 接受本位:凯洛夫教育学的贻害
2. 汉姓丢失:西方进口理论的冲击
3. 言不由衷:语用危机的种种表征
(三) 个案研究:"韩寒现象"的实质与反思
四、全球化:汉语文教育的转机
(一) 活力与创造:汉语文教育生存的时代
1. 国际背景:博弈全球多元文化
2. 国内背景:提升文化创造活力
(二) 化解语言危机:活力汉语的教育理念
1. 活力汉语:汉语文教育的目标指向
2. 表达本位:活力汉语的哲学本质
3. 以人为本:活力汉语的精神源泉
(1) 真实:基于生命本位的体验
(2) 个性:释放主体的表现欲望
(3) 多元:锻造批判性思维品质
(三) 化解语用危机:积极语用的教育方法
1. 积极语用:全球母语教育的价值趋向
2. 理论渊源:积极语用的"奠基石"
3. 哲学内涵:积极语用的"生命线"
(1) 我之主体
(2) 表现本位
(3) 活力创生
4. 表现形式:积极语用的"魔术师"
(1) 真实性语用:个性言说
(2) 批判性语用:独立评论
(3) 审美性语用:艺术创生
(四) 案例研究:积极语用的回眸与展望
1. 解放阅读:"70后"新生代教师的启示
(1) 蔡朝阳:捍卫语用的自由
(2) 郭初阳:捍卫语用的真实
(3) 范美忠:捍卫语用的个性
2. 自由写作:"白马湖"教师群的回眸
(1) 朱自清:个性言说到写作
(2) 夏丏尊:爱的关怀到写作
(3) 丰子恺:艺术审美到写作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42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94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