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乡土小说新论
发布时间:2024-06-06 01:26
师陀一生共创作发表了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种体裁271篇文学作品,其中以乡土小说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然而师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处于无名状态。大多数文学史著作以及专论30年代、40年代文学的研究著作,或是对师陀只字不提,或是将师陀划归为京派作家一笔带过。师陀研究领域内部在师陀“是否京派”这个问题上,回答却忽左忽右,莫衷一是。师陀的乡土小说从创作伊始就被刘西渭称赞有“奇特的风格”,然而70年过去了,这种“奇特的风格”到底是什么,依然没有人说清楚。20世纪80年代,由夏志清和胡乔木两个有力平台对师陀小说进行了推介,依然未能改变师陀以无名状态存在的命运,这其中包含了特殊的“接受障碍”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说明师陀的无名状态不是其艺术成就不够的简单反映,而是关乎其小说文本本身的特殊性,关乎师陀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标准和文化时空之间对话关系的特殊性。因此,以问题的集中发生地——师陀乡土小说创作为研究入口,对师陀重新进行命名和文学史定位,能够回答的将不仅是师陀研究本身的问题,而且还能在师陀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特殊对话关系中,揭示出超越师陀研究层面的一些文学史问题和文化史现...
【文章页数】:2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论文选题价值和意义
二、师陀小说研究综述
三、写作思路和论文创新性简要说明
第一章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格局之外的“异类”
第一节、批评标准的重大偏误与研究起点的重新探寻
第二节、情节模式独创的起点:从“自己面对自己的死”开始
第三节、主题范式独创的起点:“死一样安宁”的“原野”何指
第四节、人物形象的独创:主流批评标准中的“陌生人”
第二章 存在主义的乡土中国想象
第一节、独创的主题范式:生存论层面的个体生存之彻底绝望
第二节、“极限处境”:师陀、陀思妥耶夫斯基、海德格尔的精神相遇
第三节、独创的人物形象谱系:脱离“常人”和“沉沦”状态的“此在”
第四节、存在主义的乡土中国想象的两重文学史价值
第三章 当中国原创存在主义被置于启蒙场内
第一节、在启蒙文学模式内反启蒙:“权力关系”主题与“哈姆雷特”的缺席
第二节、精英话语之外的中国原创存在主义:师陀与鲁迅、残雪、卡夫卡
第三节、向启蒙和革命“认父”:师陀乡土小说创作得失总检讨
第四章 师陀存在主义乡土小说对当代文化时空的超越性
第一节、师陀的当代“接受障碍”:《无望村的馆主》版本修改之谜
第二节、师陀存在主义乡土小说对80 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超越
第三节、师陀存在主义乡土小说与世纪末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逻辑自杀”文本
附录:师陀年谱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90098
【文章页数】:2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论文选题价值和意义
二、师陀小说研究综述
三、写作思路和论文创新性简要说明
第一章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格局之外的“异类”
第一节、批评标准的重大偏误与研究起点的重新探寻
第二节、情节模式独创的起点:从“自己面对自己的死”开始
第三节、主题范式独创的起点:“死一样安宁”的“原野”何指
第四节、人物形象的独创:主流批评标准中的“陌生人”
第二章 存在主义的乡土中国想象
第一节、独创的主题范式:生存论层面的个体生存之彻底绝望
第二节、“极限处境”:师陀、陀思妥耶夫斯基、海德格尔的精神相遇
第三节、独创的人物形象谱系:脱离“常人”和“沉沦”状态的“此在”
第四节、存在主义的乡土中国想象的两重文学史价值
第三章 当中国原创存在主义被置于启蒙场内
第一节、在启蒙文学模式内反启蒙:“权力关系”主题与“哈姆雷特”的缺席
第二节、精英话语之外的中国原创存在主义:师陀与鲁迅、残雪、卡夫卡
第三节、向启蒙和革命“认父”:师陀乡土小说创作得失总检讨
第四章 师陀存在主义乡土小说对当代文化时空的超越性
第一节、师陀的当代“接受障碍”:《无望村的馆主》版本修改之谜
第二节、师陀存在主义乡土小说对80 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超越
第三节、师陀存在主义乡土小说与世纪末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逻辑自杀”文本
附录:师陀年谱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90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99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