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是如何走向军国主义的——基于思想史的梳理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近代日本是如何走向军国主义的——基于思想史的梳理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日本是军国主义的代表国家。以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文化基因、经济基础以及理论根据为线索,可以对武士道的精神事实、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军事化的结局以及日本实施军国主义的理论根据进行系统分析与科学论证。这能够为我们准确地把握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脉络及其背后因素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于理解现代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内在因素与未来发展方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关键词】: 武士道 国家主义 石原构想 大东亚秩序建设 军国主义
【分类号】:K313.4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从19世纪中叶起,西方的坚船利炮就打破了亚洲宁静的生活秩序,亚洲乃至世界固有的国际关系格局遭到挑战。作为亚洲的三个大国印度、中国以及日本都以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应对了这一来自外部的冲击,其结局也是毋庸赘言。历史结局展现的是一种结果,但其发展过程却是“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翰;大和魂的真谛——《日本:刀刃上的文化——武士与武士道》评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娄贵书;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杨绍先;武士道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山名忘不了;;菊花之道[J];科学时代;2003年24期
5 杨绍先;武士道与日本现代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许介鳞;解析日本“武士道”[J];党政论坛;2004年08期
7 许介鳞;日本“武士道”揭谜[J];日本学刊;2004年05期
8 许介鳞;;日本“武士道”揭秘[J];百年潮;2004年02期
9 高小岩;喇延真;;探寻武士道嬗变的轨迹及其民族学透视[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10 刘柠;;《叶隐》、武士道及其他[J];书城;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荣英;;《武士道》中儒家经典的引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倪鑫;武士道精神的缜密与疯狂[N];学习时报;2013年
2 陈界 毛宁 一丁;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N];吉林日报;2005年
3 军事科学院;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N];人民日报;2005年
4 编辑 田小兵 组版 刘有强 校对 宁燕;军国主义 万恶之源[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5 陈昕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在历史的烟尘中警醒[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桥京子;武家社会与日本养神之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忠;论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敏良;武士道论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蔡潇;武士道精神: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梁雨;《浪客剑心》与日本武士道文化[D];中南大学;2012年
5 廖睿莎;论武士道精神中「忠」[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单保顺;新渡户稻造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7 刘红岩;日本武士道与军国主义关系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琰;论日本武士道自杀文化心理[D];四川大学;2005年
9 吕妍;中国的侠义与日本武士道的比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0 管婧;新渡户稻造思想中的宽容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日本是如何走向军国主义的——基于思想史的梳理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47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