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二战时期美国的生产动员

发布时间:2017-07-18 05:00

  本文关键词:二战时期美国的生产动员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动员 美国 二战


【摘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逐渐陷入战火之中。英法等国的军事失败使得美国自一战后就弥漫的孤立主义情绪有所清醒。但由于美国素来有民主传统,整个国家中孤立主义和不干涉欧洲事务的呼声强烈,加之国内军事备战和动员工作尚未完成,二战爆发时采取了中立立场。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烟消云散,立即参战。二战伊始,罗斯福总统就认为美国的工业动员和军需生产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起着关键作用。但他又很快认识到这次战争远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长久而且更棘手,并很快进行了战争动员准备工作。与一战时的战前工作相比,40年代的动员工作要详细和全面的多。战争期间,几乎有一半的工业都被收归政府所有,美国经济在20世纪40年代越来越接近一种社会化的经济。国家的收入和财富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逐渐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在物资生产和后勤保障方面极大地支援了盟国的军事作战,为最终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的生产动员不像世人想象和理解得那么顺利,但通过积极整改和持续不断的多边利益“摩擦”,最终还是使整个动员得以继续并屡创生产佳绩。美国生产动员也使其国内大后方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最终影响了战后美国人的生活和国际秩序。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二战时期美国生产动员的原因,主要包括备战的需要、经济复苏和新政改革的需要及赢得战争的需要。 第二部分以美国政府设立的生产动员机构为线索,阐述了从1939年欧战爆发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这一段时期内,美国生产的初步动员工作。此时美国尚未正式参战,但却处于战争边缘,不可能永远置身事外。所以此时的动员不仅是初步的,而且是在孤立主义气氛强烈的情况下缓慢而谨慎地进行的,同时生产中伴随着各种利益集团、政府动员机构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从珍珠港事件到战争结束这一时期,美国生产的全面动员。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将早已进行的初步动员迅速进行。终于可以不再谨慎地进行动员。随之而来的是生产供给和需求出现了极大的差距,对于军事物资的争夺和利益摩擦也不断发生。为了解决这些内部问题更好的进行动员工作,政府在协调各机构的工作中扮演着“民主国家兵工厂”的角色。 第四部分叙述了二战时期美国生产动员的影响,包括军需物资生产的繁荣、生产地域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业城市中心的变化。
【关键词】:生产动员 美国 二战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152;D77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0
  • 第一章 二战时期美国生产动员的原因20-31
  • 第一节 备战的需要20-25
  • 第二节 经济复苏和新政改革的需要25-26
  • 第三节 赢得战争的需要26-31
  • 第二章 二战时期美国生产的初步动员31-67
  • 第一节 生产的初步动员遇到的困难31-33
  • 第二节 国防机构的动员33-48
  • 一、国防机构和人员34-36
  • 二、国防机构的经济军事动员36-40
  • 三、国防咨询委员会的运转40-48
  • 第三节 经济机构的动员48-67
  • 一、生产管理局的动员49-52
  • 二、生产原材料的供给分配动员52-59
  • 三、生产行业的动员59-67
  • 第三章 二战时期美国生产的全面动员67-82
  • 第一节 初步动员过渡到全面动员遇到的困难67-70
  • 第二节 军事生产委员会与全面动员70-72
  • 第三节 武装部队的物资生产与全面动员72-77
  • 一、陆军的物资生产动员73-75
  • 二、海军的物资生产动员75-77
  • 第三节 工业的转轨和扩大77-82
  • 一、工业的转轨77-79
  • 二、工业的扩大79-82
  • 第四章 二战时期美国生产动员的影响82-90
  • 第一节 军需物资生产的繁荣82-85
  • 第二节 生产地域人口结构的变化85-87
  • 第三节 工业城市中心的变化87-90
  • 结语90-92
  • 参考文献92-96
  • 后记96-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承敦,孙丰林;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高芳英;;二战期间美国西部经济地位的转变[J];世界历史;2010年01期

3 徐德荣;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J];史学月刊;1994年06期



本文编号:556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556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