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赫鲁晓夫为何清算斯大林

发布时间:2017-08-12 15:17

  本文关键词:赫鲁晓夫为何清算斯大林


  更多相关文章: 赫鲁晓夫 斯大林 马林科夫 贝利亚 苏共 三驾马车 个人崇拜 苏联 洛夫 秘密报告


【摘要】:正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贝利亚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的"三驾马车",共同执政。先是赫鲁晓夫联手马林科夫,处决贝利亚;到了1955年,马林科夫也在与赫鲁晓夫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位。赫鲁晓夫从这时开始了彻底清算斯大林的行动,逐渐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钳工赫鲁晓夫的发迹
【关键词】赫鲁晓夫 斯大林 马林科夫 贝利亚 苏共 三驾马车 个人崇拜 苏联 洛夫 秘密报告
【分类号】:K512.5
【正文快照】: 大林死后,马林科夫、贝利亚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的“三驾马车”,,共同执政。先是赫鲁晓夫联手马林科夫,处决贝利亚;到了1955年,马林科夫也在与赫鲁晓夫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位。赫鲁晓夫从这时开始了彻底清算斯大林的行动,逐渐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威廉·陶伯曼;王跃进;;赫鲁晓夫:如何在大清洗中飞黄腾达[J];爱情婚姻家庭(风云人物);2011年06期

2 文翠 ,高歌;在苏联核手术的阴影中(上)[J];文史月刊;2002年10期

3 任建华;俄罗斯学者论苏共二十大、斯大林和赫鲁晓夫[J];国外理论动态;1996年18期

4 奥莉娅;;我起草了反对个人崇拜的报告[J];世界博览;1996年06期

5 张树德;;人物与回忆——中苏围绕评价斯大林问题展开大论争(连载)[J];河北企业;2006年02期

6 魏春玲;;谐趣园[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07年12期

7 林如;;女儿眼中的赫鲁晓夫(上)[J];世界博览;1997年05期

8 闻一;韬晦与胜利[J];领导文萃;1999年01期

9 谈锋;“秘密报告”的由来[J];俄罗斯文艺;2000年03期

10 闻一;贝利亚之死——不仅仅是赫鲁晓夫的智谋[J];领导文萃;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葵;;高放苏联剧变研究评析[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储峰;;20世纪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述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施正一;;谈谈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4 徐艳玲;;原苏共执政的教训:一种全球化视角的省察[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5 朱胜良;;苏共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演变及启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6 秦正为;;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曹晋杰;;周恩来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重大贡献[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添才;;落后的文化传统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命运——兼论苏共执政失败的最深刻教训[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9 苏开华;;大革命前后斯大林路线与毛泽东路线比较研究[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10 孙海;;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形成中的三个主要历史关系[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阳;赫鲁晓娃谈苏联解体原因、俄罗斯重评斯大林等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罗韬;从“斯大林之忧”到“晁盖之忧”[N];南方周末;2007年

3 述_";赫鲁晓夫与中苏交恶[N];经济观察报;2011年

4 戴庆华;索尔仁尼琴与赫鲁晓夫[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葛栋玉;超级大国的消失[N];中国保险报;2002年

6 石湾;《风雷》出版前后[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闻一;饮宴与馈赠[N];学习时报;2005年

8 何宏江;“历史的风将会去伪存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刘国新;1954年国庆和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N];团结报;2001年

10 ;“蒙蔽赫鲁晓夫”建成了苏联第一代航母[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云;赫鲁晓夫时期文化“解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绪生;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赵图雅;中苏论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金月;美国苏联学的兴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瑞林;苏联重新斯大林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雷丽平;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燕;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产生、发展和衰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8 李明斌;中苏大论战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叶政;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马晓明;苏共二十大与“六十年代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梅;赫鲁晓夫的下台与美国的评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安小婉;中苏意识形态若干问题的比较与思考[D];厦门大学;2009年

3 王璇;斯大林军事安全外交战略思想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丽丽;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D];吉林大学;2006年

5 罗峗;领导性格与外交决策[D];外交学院;2008年

6 柳绩;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1945-1960)[D];湘潭大学;2008年

7 王昌沛;中苏经济关系“蜜月期”专论(1953-1959)[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余志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的中苏分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戴建民;对苏共1957年六月事件的系统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彬霞;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2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662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