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战后日德两国对二战历史认识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3:10

  本文关键词:战后日德两国对二战历史认识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 德国 历史教育 历史认识 国际合作


【摘要】:日德同是二战发起国,都在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在反思战争罪责方面,两国态度和行动截然不同:德国直面历史,抵抗忘却,积极进行战争赔偿;日本却淡化侵略历史,甚至否认侵略罪行,拒绝赔偿。造成日德两国历史认识迥异的根源在于,两国对战犯责任者的追究程度不同,两国对民众的历史教育存在差异,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存在差异。日德两国不同的反省态度和行动,造成了不同的后果和影响。日本错误的历史认识为其军国主义复活提供了土壤,应通过谴责日本错误言论、行为,加强国家间合作等路径,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作者单位】: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 德国 历史教育 历史认识 国际合作
【分类号】:K153
【正文快照】: 一、日德两国在二战中的滔天罪行 在二战中,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造成3000余万军人和无辜民众被残杀。(1)日本在侵略战争中制造的典型事件包括:(1)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军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强奸、纵火、抢劫等,制造了多起屠杀惨案。1937年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向荣;试论历史认识与解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李振宏;试论历史认识的检验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冷岫;;史学主体与历史认识[J];学习与探索;1990年01期

4 林璧属;检验历史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J];江汉论坛;1995年06期

5 林璧属;历史认识性质辨析[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6 林璧属;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J];哲学研究;2000年11期

7 曾小保;论历史认识的真理性[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郑先兴;历史认识的性质与历史学的科学性[J];南都学坛;2002年02期

9 王春红;历史认识的客观性[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管淑侠;;历史认识客观性的价值论诠释[J];思想战线;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2 许寿童;;中韩合作解决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可能性研究[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3 黄凯锋;;历史评价与历史认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王希亮;;从三个“负面因素”的影响解析日本战争责任与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徐启新;;第12届历史认识和东亚和平论坛光州大会侧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11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史所 步平;建立面向未来的共同历史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卜照晶;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漫谈[N];光明日报;2007年

3 文玖;历史认识的真理性能够检验吗?[N];学习时报;2006年

4 步平;历史认识如何跨越国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汪征鲁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认识的主客二重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谢颖;跨越、超越——新的历史认识[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薛倩;时间史:丰富和扩展历史认识的新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曾小保 单位:黄山高专马列室;历史认识真理的检验[N];安徽日报;2000年

9 记者 郭一娜;安倍称“继承历代内阁历史认识”[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记者 郭一娜;安倍重申继承以往内阁历史认识[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峰;试析美国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D];国际关系学院;2016年

2 王玲;论历史认识的客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小保;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洪克宇;试论大众史学及其历史认识问题[D];云南大学;2013年

5 季岸先;沃尔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冉;历史学本质属性的两重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凤莲;关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新思考[D];延边大学;2005年

8 朱玉票;新时期史学研究中的史家主体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鹏;柯林武德历史认识主观性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1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681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