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9:15
本文关键词: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
【摘要】: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南北之间的内战爆发,27日,美国进行军事干预。10月19日中国政府派兵入朝作战,最终形成了后来历史上所谓的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结束六十多年以来,对这场战争相关问题的研究始终是朝鲜战争史和亚洲冷战史学者关注和考察的对象,研究成果也颇丰。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随着前苏联有关朝鲜战争档案的逐步解密,许多中国学者在充分使用中方文献的基础上开始大量利用俄国的解密档案,使得朝鲜战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中西方学者在研究方法、角度和档案文献资料引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另外,朝鲜战争的主要参战国还要大批记录朝鲜战争过程的绝密档案没有对外公布,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 笔者利用在美访学期间,查阅和收集了大量英文原版的档案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梳理。试图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同时结合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朝鲜战争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包括在国际学术界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进行再考察,以便厘清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得出更加接近历史事实的结论。在当前社会,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以史为鉴”,汲取朝鲜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对解决局部冲突、国际争端和维护世界的和平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缘由和意义,介绍了当代美国学者对朝鲜战争研究的概况,并且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朝鲜战争的起因和决策。本章主要是分别对朝鲜战争的主要决策和参与国中、美、苏三国领导人毛泽东、杜鲁门、斯大林在战争爆发前后不同的政治和战略考虑以及对战争决策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其中,在论述毛泽东出兵朝鲜艰难决策的时候,,文章从中朝关系、中苏同盟的结成和中美冲突的升级、以及毛泽东个人因素的决定作用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影响毛泽东出兵朝鲜决策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纠正了以往研究中的偏颇观点,弥补了研究的不足。在对美国杜鲁门政府决策过程的论述中,本文着重对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朝鲜以及台湾政策改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动机和目的。有关斯大林对朝鲜战争的决策的论述,笔者通过对已有俄国解密资料的再梳理,利用发现的新证据分析了苏联卷入朝鲜战争的原因和决策过程,驳斥了外国学者提出的“共谋论”。 第三章是朝鲜战争过程中几个热点问题的再研究。本章主要是对学术界在朝鲜战争研究中争论比较多的有关美军在战争中是否实施细菌战的问题、苏联空军的作用问题和战俘甄别与遣返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特别是在中美有关细菌战争论的考察中,本文引用了大量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解密档案资料,利用美国档案文献中发现的有力证据,揭露了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对中朝部队实施细菌战的罪行。朝鲜停战谈判久拖不决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战俘遣返问题上达不成协议,本文通过对中美关于战俘遣返原则上分歧的原因与政治考虑的分析,以及导致中方在战俘遣返原则上做出让步背后的苏联因素的考察,来厘清停战协定最终达成的过程和主要原因。同时也在新发现的美方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导致大批中国战俘前往台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得出更接近历史事实的结论。并且文章还从苏联空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入手,对朝鲜战争中美、苏两国的空军战略与行动进行分析考察,以便更好地理解苏联空军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另外,本章的最后又对朝鲜战争中中美两国的伤亡数据进行了再考证,从统计方法、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家间伤亡观的不同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中、美两国伤亡数字差异的原因。 第四章是朝鲜战争的结局与反思。本章主要是对如何评价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得失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深入分析了战争对美苏两国以及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影响。战争没有绝对的赢家,朝鲜战争既给中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因素和血的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当认真、深刻地总结朝鲜战争的经验与教训,这样才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半岛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的关系,准确把握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和走向,在最终和平解决半岛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章是结语。朝鲜战争虽已过去六十多年,然而朝鲜战争的结局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一直存留至今。历史证明,那种试图以武力将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强加于别国的做法绝对是徒劳的。任何时候,军事战争都是为一定的政治目标而服务的。在当前核战争阴影存在的国际环境下,世界大战不太可能发生,寻求限制局部战争的规模,努力维护和平,将显得更为重要。消除战争,实现持久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我们坚决反对战争,但是也绝不惧怕战争。只有认清了“战”“和”辩证法的要义,和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总之,深入研究朝鲜战争问题既是历史的启示,又是现实的需要。
【关键词】: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 美国档案文献 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31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8
-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意义13-15
- 第二节 当代美国学者研究朝鲜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5-2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4-28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24-26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26
- 三、 本文的重难点及创新点26-28
- 第二章 朝鲜战争的起因与决策28-80
- 第一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泽东出兵朝鲜艰难决策的背后28-48
- 一、 朝鲜战争爆发前的中朝关系对毛泽东决策的影响30-35
- 二、 中苏同盟的结成对毛泽东决策的影响35-40
- 三、 中美冲突的升级对毛泽东决策的影响40-44
- 四、 毛泽东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激情对其出兵朝鲜决策的影响44-48
- 第二节 1950:朝鲜战争初美国杜鲁门政府决策的再考察48-65
- 一、 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台湾和朝鲜的政策49-51
- 二、 美国杜鲁门政府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51-60
- 三、 影响杜鲁门政府迅速介入朝鲜战争决策的几个重要因素60-65
- 第三节 苏联卷入朝鲜战争:前苏联解密档案中的新观点65-80
- 一、 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历史背景(1945-1950)66-68
- 二、 朝鲜战争爆发前苏联对朝鲜政策的改变68-75
- 三、 影响斯大林关于朝鲜决策转变的几个重要因素75-80
- 第三章 朝鲜战争过程中几个热点问题的再研究80-126
- 第一节 有关朝鲜战争中美军实施细菌战争论的再考察80-93
- 一、 中美有关朝鲜战争中细菌战争论的历史回顾80-85
- 二、 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政府对细菌战的基本政策及研发过程85-90
- 三、 美国现有档案文献资料中关于其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证据90-93
- 第二节 不确定的敌人:朝鲜战争中美苏空军战略的比较研究93-109
- 一、 苏联空军卷入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原因94-98
- 二、 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的战略与行动98-103
- 三、 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与行动103-109
- 第三节 朝鲜战争中战俘遣返问题的再研究109-121
- 一、 中美有关战俘遣返原则上的分歧与政治考虑110-115
- 二、 战俘遣返协议达成背后的苏联因素115-117
- 三、 战俘遣返中导致中国战俘不同去向的原因117-121
- 第四节 朝鲜战争中中美两军伤亡人数的再考察121-126
- 一、 中美两军在战争伤亡统计数据方面存在的差异122-123
- 二、 导致中美两军战争伤亡统计数据差异的主要因素123-126
- 第四章 朝鲜战争的结局与反思126-142
- 第一节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是非得失126-129
- 第二节 朝鲜战争对美苏两国以及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影响129-133
- 第三节 朝鲜战争中值得反思的历史经验133-138
- 第四节 朝鲜战争对解决朝鲜半岛危机乃至国际局部冲突的借鉴意义138-142
- 第五章 结语142-144
- 参考文献144-151
- 个人简历151-152
- 致谢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泽东;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二日)[J];党的文献;1994年01期
2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1期
3 柴成文;毛泽东、周恩来领导朝鲜停战谈判的决策轨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6期
4 牛军;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6期
5 徐焰;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01期
6 方鑫;;透视美军的伤亡观[J];当代军事文摘;2005年04期
7 姜志有;;朝鲜战争中美军伤亡小考[J];党史纵横;2012年11期
8 沈志华;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J];世界历史;1995年03期
9 沈志华;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J];世界历史;1996年06期
10 曲爱国;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形成[J];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04期
本文编号:767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76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