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洋学视域中的“和魂洋才”

发布时间:2017-09-04 05:03

  本文关键词:洋学视域中的“和魂洋才”


  更多相关文章: 兰学 洋学 近代技术 近代文化


【摘要】:日本近世时期,"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中,西方文化与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使"洋学"最终得以形成。洋学1在南蛮学发展阶段,关注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科学领域,对文化的影响力有限。发展到兰学时期,才对西方近代技术—"洋才"有了实证主义认识的萌芽。幕末洋学阶段,则调和了西方近代技术和近代文化—"洋才"与具有中华情结的日本传统文化—"和魂",建构了"和魂洋才"思想。这一思想所主张的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多维主义,使洋学在本国文化基础上,较为成功的嫁接了西方的近代文化。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兰学 洋学 近代技术 近代文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0035)
【分类号】:K313.4
【正文快照】: 历史传统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理论不适用于日本历史,独创了古代—中世纪—近世—近现代理论,后为日本史学界所认同。即日本近世主要指从织田信长的战国时代(1568年)到德川庆喜的大政奉还(1867年),但也有学者将近世结束期定到1830年代现代胎动时期和黑船来航(1853年)时期。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东育;从“脱儒入法”到“脱亚入欧”[J];读书;2001年03期

2 周颂伦;;华夷变态三形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华;中国哲学的历程——兼论近现代中国学术思想的转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宋慧;;日本“物哀”观与中国“物感”论相似性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金钟哲;;论福泽谕吉的技术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金钟哲;;西周的启蒙思想与日本近代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明兵;;宋代的“三教合一”思潮与其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田毅鹏;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7 陈景彦;19世纪中日知识分子危机意识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4年04期

8 王丽荣;;影响日本德育因素的若干思考[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9 于海君;日本近代化的思想来源述略[J];东疆学刊;2003年01期

10 张明国,宋贵侠;试论日本企业技术发展与文化的关系[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孔雁;韩非的管理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赵克;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高原;明治时期德富苏峰的中国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节艳丽;对日本战后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白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D];西北大学;2006年

9 吴虹;技术负荷政治的哲学追问[D];东北大学;2006年

10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丽;日本殖民地博物馆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江婷;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国立大学兴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文涛;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笛;吉田松阴对外思想前后期的转变及其原因述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岳恒;外国专家与日本近代化(1853-1890)[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6 梁e,

本文编号:789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789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