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明清鼎革与德川日本的“中华主义”

发布时间:2017-09-27 00:29

  本文关键词:明清鼎革与德川日本的“中华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鼎革 德川日本 华夷变态 东亚


【摘要】:明清鼎革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川幕府在意识到中国大陆发生了"华夷变态"的同时,南明遗民的赴日"乞师"行为却在客观上帮助日本摆脱了"夷狄"身份。在此过程中,日本德川前期的学者们也从诸多方面入手,塑造日本的"中华"形象,这间接影响了后世日本的历史进程。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明清鼎革 德川日本 华夷变态 东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93)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BS2)
【分类号】:K248;K313.36
【正文快照】: 明清鼎革,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更对东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朝鲜而言,其对明朝的文化认同却从未中断,不但以“小中华”自居,甚至还有出师北伐清国的计划。然而,日本的表现却与朝鲜的“小中华”思想不同,其极力将自身塑造为“中华”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明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颂伦;;华夷变态三形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赵德宇;日本“江户锁国论”质疑[J];南开学报;2001年04期

3 韩东育;;朱舜水在日活动新考[J];历史研究;2008年03期

4 韩东育;;山鹿素行著作中的实用主义与民族主义关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董灏智;;日本诠释“四书”中的“去经典化”与“去中国化”[J];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6 韩东育;;“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明中后期奢侈风气形成的原因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陈爱阳;;朱舜水的遗民身份与不仕[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李晓航;;朱舜水史学思想及其对日本史学发展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4 李继华;魏淑丽;;《李大钊全集》注释本第一卷有关日本问题探究[J];北京党史;2011年06期

5 张向华;;中日韩近代面对外来侵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汤城;;“致用”与“求真”——王夫之“尊史”思想探微[J];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7 臧志军;;我的读诗经历——《美国现代诗歌鉴赏》读后有感[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8 赵毅;刘晓东;;明代“社学”之社会属性辨析——兼及“乡村教化”与社会软性控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韩东育;;“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明兵;;江户初期禅僧对“朱子学”的皈依与“脱佛入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道斌;;浙江明遗民渡日画家活动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2 余治平;;儒家责己与责人的道德要求[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灏智;儒学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白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D];西北大学;2006年

6 苏荟敏;石涛《画语录》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素红;明代经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玉强;近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立;我国传统教学论的几对主要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飞勇;生员与明代荒政[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龚欣瑜;宋明理学静坐修习及其现代教育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洋;会安港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D];郑州大学;2001年

6 郄军红;刁包思想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郑良明;从朱舜水的治学看明末清初的学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米锋;德川时代社会结构及思想变迁[D];吉林大学;2004年

9 盛雪雁;十七、十八世纪中日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钧艳;近世中日西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东育;;“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韩东育;;“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清;;明清鼎革与文人心态——关于明清之际思想史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2 刘Y"溪;;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角色意羲——为纪念这位历史人物的四百周年姇辰而作[J];中国文化;1992年02期

3 沈雪莹;;死节:明清之际江南女性的抉择及其原因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戴辉;杨绪敏;;明清鼎革之际杂史编纂探研[J];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5 张晓波;;山海关之战与清王朝的建立——从“封建制”看明清鼎革及其延续性[J];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11期

6 王家范;;历史检讨的视域及其多义性[J];时代与思潮;2000年00期

7 李庆新;;越南明香与明乡社[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9年00期

8 蒋将;;一枚反映明清鼎革之际广西风云的隆武钱[J];江苏钱币;2013年03期

9 陈鑫磊;;评述:西洋先进火器与战术未能挽救明朝的覆亡[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10 袁森坡;;尊重历史 新意迭出——《明清易代史独见》读后[J];清史研究;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家范;;历史检讨的视域及其多义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姚蓉;;略论明清易代之际“弃诸生”现象[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王元崇;明清鼎革:天朝的变与天朝道义的不变[N];东方早报;2014年



本文编号:926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926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