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
【摘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 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历史教育思想无疑是其中非常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当时国难深重的中国,他把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国民性,开民智,进行民族主义教育的载体,把历史教育作为其教育救国论的实现手段,对历史教育的目的、内容、教材教法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成为中国历史教育近代化的先驱。 全文分三个部分论述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 第一部分,分析了影响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形成的因素,剖析了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产生的动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对梁启超的历史教育目的、内容、历史教材编纂、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梳理和分析。 第三部分,对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分析了其历史地位、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 历史教育思想 新史学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前言6-10
- 第一章、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的形成10-16
- 第一节、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的推动10-12
- 第二节、史学思想的奠基12-16
- 第二章、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述论16-33
- 第一节、论历史教育的目的16-23
- 一、培养"新民"16-18
- 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18-19
- 三、唤起"同胞之爱国心"19-23
- 第二节、论历史教育的内容23-28
- 一、重视西方社会学说与历史观23-24
- 二、用亡国、殖民地的历史来教育国人,吸取教训24-25
- 三、以民族英雄、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5-27
- 四、为国人指导学习历史的路径27-28
- 第三节、论历史教材的编纂28-30
- 第四节、论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30-33
- 第三章、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评价及其对中国现代历史教育的启示33-39
- 第一节、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的价值33-34
- 第二节、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的局限性34-35
- 第三节、对我国现代历史教育的启示35-39
- 参考文献39-42
- 后记42-43
-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领略大师学术风采 学习大师治学之道 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系列——梁启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陈晓林;;梁启超教子[J];东方剑;2011年08期
3 郭松民;;日本人为何两帮梁启超逃难[J];爱情婚姻家庭(风云人物);2011年06期
4 赖建玲;郑家建;;一样的清华园,不一样的学者——论清华国学院时期的梁启超[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7期
5 王思睿;;梁启超时代:被遮蔽的新中国[J];中国改革;2010年07期
6 干春松;;政治、宗教和哲学:梁启超的儒家论说[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7 郭勇健;;在传统文论与现代美学之间——梁启超美学思想新探[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8 李国文;;梁启超读《锦瑟》[J];旅游时代;2011年08期
9 周生杰;;论梁启超年谱学理论与实践[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10 白立献;;梁启超书学思想的历史价值[J];中国书画;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8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9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10 耿云志;;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光;梁启超生命中的三个女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杨小霞;梁启超的佛学情缘[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志研;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第一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郑师渠;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N];北京日报;2009年
5 广州中医药大学 郑洪 陆金国;清末卫生行政的起步:梁启超医疗事件与中医境遇[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唐蓓;但开风气不为师[N];南方日报;2010年
7 济南 李强;梁启超与《国风报》[N];中国文物报;2010年
8 潘立勇;梁启超的趣味与趣味的梁启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董方奎;梁启超游台抒哀愤[N];学习时报;2004年
10 远思;梁启超这样做父亲[N];人民政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6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8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3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6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7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9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李雪松;谭嗣同与梁启超佛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35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03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