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记忆与城市记忆工程:档案与公众史学
发布时间:2017-10-22 14:28
本文关键词:公众记忆与城市记忆工程:档案与公众史学
更多相关文章: 公众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 公众史学 档案记忆
【摘要】:作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与公众史学一致,即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和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公众空间在这里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时间和社会维度,它决定了产生于其中的公众记忆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集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公众记忆的定义与特征,从公众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近十年来陆续实施的"城市记忆工程",进而剖析档案与公众史学的关系。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关键词】: 公众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 公众史学 档案记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公众史学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4XSS007) 重庆大学文科类跨学科自主科研重点项目《公众史学视野下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CDJKXB14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公众记忆指的是在公众空间里产生、经历、传播、交流与共享的记忆。作为公众史学研究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与公众史学一致,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二是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前者能在后者内进行批判性的辩论和理性思索,即对这一空间持所有权和自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华东;尹雪梅;;“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档案管理;2011年05期
2 舒焚;;两宋说话人讲史的史学意义[J];历史研究;1987年04期
3 蒋大椿;;基础历史学与应用历史学[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01期
4 王希;;西方学术与政治语境下的公共史学——兼论公共史学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5 王希;;把史学还给人民——关于创建“公共史学”学科的若干想法[J];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04期
6 李娜;宋奕;彭文斌;;从公众史学解析城市景观保护:具有文化敏感性之叙事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本文编号:1078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07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