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

发布时间:2017-10-28 02:22

  本文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反马克思主义 反社会主义 表现 特点 危害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迎合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以及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现实需要,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立论基础,以否定和虚无我国近现代历史为主要手段而泛起的一股反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潮。其突出表现是:否定中国近现代历史,鼓吹"告别革命";借"重新评价"五四运动,抹杀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救亡图存的重要作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必须清醒把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危害,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反马克思主义 反社会主义 表现 特点 危害
【基金】:教育部2013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及其引导策略研究”(13JDSZK00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1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股政治思潮开始在我国出现。这种思潮否认中国人民的进步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部历史认识体系。其突出表现是:否定中国近现代历史,鼓吹“告别革命”;借“重新评价”五四运动,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红旗文稿;2009年09期

2 梁柱;;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新变种[J];人民论坛;2015年03期

3 马龙闪;;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J];炎黄春秋;2014年05期

4 尹保云;;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J];炎黄春秋;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贾红莲;陈振华;;儒家理想人格及其现代转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段金萍;;皖江地区知识分子转型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严尊平;何慧;;民族形式问题论争的现代性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聂姗;;冲不破传统的反传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传统主义的再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赵蕾;郝江波;;论五四文学论争中胡适角色的转变[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王丽丽;文艺与意识形态交错纠缠的开始——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与胡风事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白葵阳;;君子·书生·政治家——论瞿秋白的领袖魅力[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4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6 白葵阳;钟菲;;“坦白”告别的灵魂潜语——从《多余的话》看瞿秋白的人格特征[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7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批判与当下诉求[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马克锋;;传统墨学与现代社会主义[A];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有志;韩中普罗文学运动中关于大众化论争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徐淑贞;毛泽东人民观的反思与启迪[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启巩;《新唯识论》翕辟论哲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强向丽;论新时期政治抒情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立峰;未竟的现代性诉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柯;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覃采萍;来秀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马龙闪;;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J];炎黄春秋;2014年05期

4 尹保云;;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J];炎黄春秋;2014年05期

5 姜金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陈金平;;“纲要”课程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探讨[J];教师;2014年02期

7 吴琴;;近十多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述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曹守亮;;历史是不能虚无的——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9 冯夏根;胡旭华;;虚无的背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论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李方祥;;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界限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诗鹏;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耿雪;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虚无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萧江;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N];浙江日报;2013年

4 复旦大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姜义华;不尊重历史才是历史虚无主义[N];长江日报;201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何建明;历史虚无主义在学理上不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危兆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光明日报;2005年

7 梁立军;近现代史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人民日报;2005年

8 许恒兵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虚无主义:用理论假设取代历史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杨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 韩炯;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陷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陈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姜强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杰;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4 高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历史观影响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5 刘笑涵;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现及其批判[D];燕山大学;2014年

6 胡明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晗;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前提—历史复杂性视角[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柴子轩;“告别革命论”评析[D];燕山大学;2014年

9 陈风云;历史唯物主义在“两个决议”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10 袁方;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6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106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