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民族政策与正史的民族观念
本文关键词:明清的民族政策与正史的民族观念
【摘要】:民族政策作为时代政治的重要内涵,必然会对时代史学特别是官方正史产生影响。明清两朝民族政策总的方针是"威德兼施",这样的民族政策对明清正史《元史》和《明史》的民族观念影响颇深。所谓"威",体现在军事上为武力征伐,政治上则是歧视与强迫同化;所谓"德",主要体现在对被统治民族的招抚优待和"因俗而治"上。这种"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反映到正史《元史》和《明史》中,则分别呈现出"大民族主义"和"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念。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明清民族政策 威德兼施 正史 民族观念
【分类号】:D691;K248;K092
【正文快照】: 明清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定型时期。在多民族共存的背景下,封建国家更加重视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期维护封建统治。而民族政策作为时代政治的具体表现之一,必然会对时代史学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明清两部正史修纂过程中朝廷“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入手,分别分析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立;清代的满蒙联姻[J];民族研究;198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京;;试论清朝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冯建勇;;晚清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满蒙联姻”地位研究[J];北方文物;2010年02期
3 冯建勇;;晚清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满蒙联姻”地位研究[J];长白学刊;2009年06期
4 李颀;;析“政论文”与先秦史书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5 屈宁;;试论《明史纪事本末》的编撰特点和文献价值[J];东岳论丛;2008年01期
6 赵之恒;;满蒙联姻[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孙美霞;;明代思想家史学家陈建研究述评[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吴澍时;钱律进;;《国语》和《左传》中“君子曰”之比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05期
9 刘玉萍;;浅析满蒙联姻的发展过程和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10 吴娱,谢明子;唐修《晋书》载文的成就[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占生;;清代满蒙和亲浅析[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最欣;钱氏吴越国文献文学考论[D];复旦大学;2005年
7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8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文;明后期对蒙古策略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丽;史学史视野下的《世本》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静;潘柽章及其《国史考异》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张影;《通典·礼典·吉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洪海安;唐章怀太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晓明;从《晋书》看《世说新语》对史传文学的贡献[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灿龙;柳诒徵史学思想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延红;明清学人以纪传体体例对《宋史》的改撰与补修[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世英;《唐会要》的编撰体例及其文献价值[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5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10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