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叙事的转向与历史客观性的重建

发布时间:2017-10-27 17:02

  本文关键词:叙事的转向与历史客观性的重建


  更多相关文章: 《元史学》 叙事 历史 客观性 马克思


【摘要】:海登·怀特的《元史学》是现代哲学"语言转向"在历史哲学—史学理论领域生成的重要文本。怀特根据历史语言的比喻属性成功论证了,历史学家基础性的假想性建构使得任何一部史学作品更加接近于文学而不是科学。《元史学》在历史哲学—史学理论界所发动的"叙事转向"不仅实质性地推进了柯林伍德的理论,实现了对历史客观性的彻底质疑,而且复兴了一度趋向沉寂的历史哲学—史学理论研究。但究其实质,海登·怀特依然囿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和语言标准,流俗地把历史理解为拟自然的现成存在。马克思指出,只有诉诸人的活动才能澄清语言的本质,而不能反过来仅仅囿于语言的某些属性来反观人的活动。重启马克思对源始语言的存在论觉解,进而在对抗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叙事转向"的过程中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优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元史学》 叙事 历史 客观性 马克思
【分类号】:K01
【正文快照】: 一正像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促成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主体意识的觉醒一样,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史学理论家对历史语言(文本)的重新考量。在传统的历史研究中,史学家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考证和鉴别上,而很少关注作为自己最终产品的历史本文;历史本文仅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芳;;自我实现理论与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陆华;;民族精神的伦理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邵秀芳;;反讽的影像——由新批评到解构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曹雪立;;解读西方“神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李雅菲;张红跃;;浅析阿多诺的“中介”范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刘忠;;翻转的程序与颠倒的当事人——正当程序理论的电影文本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周宪;论艺术的哲学意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宇杰;历史之谜:从一种假说到科学的嬗变——兼谈维科对马克思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姚晓鸣;;希腊女神的女人角色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文学平;;青年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曾德华;;社会现实:来自奥尔曼的观点[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8 詹长智;;草原文化与海洋文化比较研究的视角[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9 周春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张燕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功能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叶;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诗性”魅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高皓s,

本文编号:1104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104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