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
本文关键词: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
更多相关文章: 胡适 历史的眼光 整理国故 疑古思想 古史材料审查法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历史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典籍的特殊视野,实际上是清代中叶章学诚"六经皆史"命题的现代表达。在此视野下他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研究方法,即扩大研究的范围、注意系统的整理以及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其"系统整理"包括"索引式的整理"、结账式的整理与专史式的整理三种方法。二是在"中国文化史"的大历史视野下提出了古典知识分类研究的新知识谱系:民族史;语言文字史;经济史;政治史;国际交通史;思想学术史;宗教史;文艺史;风俗史;制度史等。三是"疑古"思想及其对历史材料进行审查的五种方法:考察"史事"、"文字"、"文体"与"思想",寻找"旁证"。胡适的"历史观"对于现代科学的历史学的出现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胡适 历史的眼光 整理国故 疑古思想 古史材料审查法
【分类号】:K03
【正文快照】: 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其中精神领袖之一,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真实。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近30年里,胡适一直是作为负面历史人物形象出现在大陆的学术界。其“历史观”也受到了广泛而全面的批判。①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筱红;;胡适与整理国故[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赵金红;论胡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贡献[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杨松;;《胡适年谱》即将出版[J];历史教学问题;1988年03期
4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衰歇原因探究[J];求索;2004年10期
5 张越;“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争与文化史观[J];史学史研究;2004年03期
6 张越;从对整理国故和“古史辨派”的评价看郭沫若的史学思想[J];郭沫若学刊;2003年01期
7 刘筱红;;批判与整理:郭沫若与胡适古史研究的区别[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8 张书学;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J];齐鲁学刊;1995年04期
9 杨保健;;论胡适整理国故及其思想[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9期
10 胡晓;;“胡适全盘反传统论”辨析[J];安徽史学;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2 张越;;从对整理国故和“古史辨派”的评价看郭沫若的史学思想[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3 王法周;;从《古史辨》看1920年代史学中的西学观念与方法[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李锐;;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与经学史上的一个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7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8 刘巍;;《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学术背景与初始反响——兼论钱穆与疑古学派的关系以及民国史学与晚清经今古文学之争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9 刘巍;;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10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宗刚;胡先殨与胡适:“两个反对的朋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卢毅;如何评价整理国故运动[N];光明日报;2004年
3 张晓唯;胡适与钱穆[N];团结报;2000年
4 历史学教授 罗志田;凡眼观真说胡适[N];南方周末;2010年
5 贾逸冰 清华大学历史系;温故还是创新[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张桂玲;门缝里的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梁丽萍;历史上的反思[N];学习时报;2004年
8 陈漱渝;义无反顾地跨进这门槛[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孙玉祥;鲁迅“抄袭”公案真相[N];协商新报;2005年
10 故垒;《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革命的第一炮[N];中华新闻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2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昆仑;胡适历史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樊志彬;“胡适思路”在二十世纪人物传记中的隐性流淌[D];兰州大学;2007年
3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4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刘冬蕊;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靖伟;近代学者眼中的乾嘉学派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7 胡敏;吴晗史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3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10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