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顾颉刚学术思想评析:以《一九二六年始刊词》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10-28 16:16

  本文关键词:顾颉刚学术思想评析:以《一九二六年始刊词》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顾颉刚 《一九二六年始刊词》 国学门


【摘要】:顾颉刚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撰写的《一九二六年始刊词》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份文献,代表了国学门同人的学术理念。这份文献阐述了有关学术平等、学术的求是与致用、学术与政治、学术与爱国、国学与科学等一系列重大的学术理论问题,集中反映了顾颉刚丰富的学术思想与理念。对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新派学人的学术评述,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今,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并未达成共识。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顾颉刚 《一九二六年始刊词》 国学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考据学派研究(1919-1949)”(12BZS055)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摘%要:顾颉刚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撰写的《一九二六年始刊词》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份文献,代表了国学门同人的学术理念。这份文献阐述了有关学术平等、学术的求是与致用、学术与政治、学术与爱国、国学与科学等一系列重大的学术理论问题,集中反映了顾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桑兵;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解析[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2 桑兵;;民国学界的老辈[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3 ;《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J];史学史研究;198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吴元康;;五四时期胡适自费资助林语堂留学考[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3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4 陈新宇;;人生何处不相逢——瞿同祖与何炳棣的命运对照[J];比较法研究;2012年03期

5 赵棚鸽;;陈柱《粤西十四家诗钞》的学术精神[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林辉锋;;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以马叙伦的经历为线索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7 刘龙心;;寻求客观对话的空间——1930年代中国期刊报纸中的史学类书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8 李春萍;;从“中学”到“国学”:中国传统学术的学科化路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9 卢毅;“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赵夏;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2 刘巍;;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3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安琪;;中国南方“汉臣赐鼓”传说的成因及流变考[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6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杜翠叶;《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万曼璐;《华阳国志》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尹丽峰;“六经皆史”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开普;晚清民国学界师徒关系之守与变[D];北京大学;2011年

6 佟永华;说书艺人扎拉桑及其《霸王故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竞芳;学潮与文人[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寅竹;孟姜女的重构:苏童《碧奴》[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马海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回族(教)”的自我建构与国家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晓光;《边政公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2 张宪文;;林公铎藏扎二十九通[J];文献;1992年03期

3 杜正胜;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J];中国文化;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牧;顾颉刚的学术追求[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牛继清;实地考察与顾颉刚的学术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3年03期

3 刘俐娜;;顾颉刚学术研究中的民众情结[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洪认清;;顾颉刚的历史教学思想及其实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曹守亮;;顾颉刚的历史教育思想初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国华;;顾颉刚档案史料观探析[J];历史档案;2007年02期

7 刘开军;;洪业对顾颉刚的学术影响[J];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8 张京华;;顾颉刚难题[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2期

9 张霖;;《顾颉刚日记》中的钱钟书[J];书屋;2009年06期

10 符杰祥;;揭开鲁迅与顾颉刚交恶之谜的新线索[J];粤海风;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宫长为;;关于禹诞期的辨难——读《顾颉刚年谱》札记之二[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2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3 黄海烈;;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江;学者热议顾颉刚研究新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个厂;顾颉刚旧藏洋装本之题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张京华;顾颉刚说北大[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散木;顾颉刚的委屈[N];北京日报;2008年

5 张京华;顾颉刚:岂一个“才情”了得[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李有智;鲁迅和顾颉刚的是与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王文元;1937年,顾颉刚的甘肃之行[N];西部时报;2011年

8 陈维山 赵怀侠;顾颉刚在临洮[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9 王学典;“顾颉刚研究”应更多地纳入到学术史范畴中去[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王菡;顾颉刚藏书之聚散[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2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兴苗;顾颉刚“古史层累说”探析[D];河北大学;2014年

2 王传;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刁娅君;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8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108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