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研究应触及民族精神
本文关键词:文化史研究应触及民族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 新文化史 民族精神 社会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 研究者 研究活动 研究对象 观照 历史研究 研究领域
【摘要】:正从史学史的角度观照,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历史学是可以与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勃兴相提并论的重要阶段。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这个时期的富有生机的中国历史学在研究理念和研究对象上都呈现出新的局面。其间有两个领域的研究成为突破旧有格局的先头部队:社会史的复兴不仅拓展了研究者的视野,同时由于采用了跨学科的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从史学史的角度观照,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历史学是可以与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勃兴相提并论的重要阶段。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这个时期的富有生机的中国历史学在研究理念和研究对象上都呈现出新的局面。其间有两个领域的研究成为突破旧有格局的先头部队:社会史的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启能;近20年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J];世界历史;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东兵;;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独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陈江敬;;阮籍的精神世界探析[J];大众文艺;2012年02期
3 范家伟;六朝时期佛教在岭南地区的传播[J];佛学研究;1995年00期
4 王绍卫;;孙吴的世家大族与学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安鹏翔;;曹操《陈损益表》作时考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段锐超;;十六国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陆丽丽;;汉乐府诗中女性形象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2期
8 唐星;;《四本论》形成时间新考[J];北大史学;2013年00期
9 朱清如;关于20世纪末中国史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2004年06期
10 嵇发根;陈叔宝及其皇室文人述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姚晓菲;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9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静;论钟嵘的“诗怨说”[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雪连;《颜世家训》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丹;竹林七贤交游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海默;两晋时期地方行政运作探微[D];复旦大学;2011年
5 肖大平;王羲之生平、思想及其尺牍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钱钰玫;论曹操公文写作的历史贡献[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赵丽锋;近三十年浙江中国史研究特点与变迁[D];宁波大学;2011年
8 周忠强;北朝《诗经》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丹;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雅俗之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丽;《世说新语》的人物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昭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J];求是;2002年24期
2 张显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J];大连干部学刊;2002年06期
3 ;凝聚起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J];学问;2003年06期
4 何中华;先进文化与民族精神[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1期
5 叶芳,任映红;在文化创新中培育民族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李小虎;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J];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7 李居洋;《周易》与民族精神和民族道德[J];管子学刊;2003年02期
8 李德辉;新方志弘扬民族精神问题初探[J];黑龙江史志;2003年03期
9 周秀琴;论弘扬民族精神和建设先进文化的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6期
10 文侃;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培育[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铁石;王克权;;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本 开展“三格”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田克俭;;科学创新需要一种有力的民族精神支撑[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丽君;;对民族精神的历史考察及其现实意义的思考[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黄小斌;;让民族精神植根于学生的体验活动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5 黄小斌;;让民族精神植根于学生的体验活动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前言[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7 王平;赵旭东;;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六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玲玲;;也谈发展先进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池平青;;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唐永进;;弘扬民族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明;两个“纳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福建日报;2003年
2 沈萱文;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战胜非典的精神支撑[N];福建日报;2003年
3 叶家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福建日报;2003年
4 乔法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任重道远[N];发展导报;2003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谷安林;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6 王修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光明日报;2003年
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8 杨鲜兰;顺应时代潮流 弘扬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9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王立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瑞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5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8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超;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君;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化;中国与日本民族精神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晓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宋微;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晓岚;高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赵静;中俄民族精神比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于美玲;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娟娟;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唐璇;新形势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65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26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