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国史大纲》“女真攻掠高丽、日本”条考释
本文关键词:钱穆《国史大纲》“女真攻掠高丽、日本”条考释 出处:《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钱穆在修订本《国史大纲》中记载女真曾攻掠高丽与日本,又在该条纲目下特加小字注文,详细记载此事经过。由于此书流传甚广且版行无数,各版之间内容几无差异,独此条内容仅见于修订各版中,为最初各本所无。在中国传统史籍中亦无女真人从海上攻掠高丽、日本的活动记载。这一记载仅见诸高丽与日本等域外史籍。但书中此条内容却并非直接来源于高丽或日本史籍,而是间接从蓝文徵的文章中转引简化得来,无论钱氏的观点还是史料,均与蓝氏别无二致。攻击高丽和日本的女真人,并非如钱穆所言就是后来建立金朝的女真完颜部族先人。增补的这一条大纲,亦可见钱穆思想之一二,同时又是钱氏一贯坚持之民族文化史观的具体体现。
[Abstract]:Qian Mu recorded in the revised outline of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 that Nu Zhen had attacked Koryo and Japan, and noted in small Chinese characters under the outline of this article, and recorded the matter in detail. Because of the wide spread of the book and numerous editions of the book.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each edition, only this article is only in the revised edition, not for the original.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y, there is no real person from the sea to rob Koryo. Japanese activity records. This record is only found in Koryo and Japan and other foreign historical books. But this article in the book is not directly derived from Koryo or Japanese historical books, but indirectly from the text of Lan Wenzheng cited and simplified. Both Qian's views and historical data are the same as those of Lan's. The female who attacked Koryo and Japan were not, as Qian Mu said, the ancestors of the Nuzhen and Wanyan tribe who later established the Jin Dynasty. It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Qian Mu's historical view of na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
【基金】: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培育项目(B-6001-12-103129)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钱穆《国史大纲》一书享有盛誉,流传甚广。自1940年6月初版面世以来,版行无下数十种。大体可以修订前后为界限,分为两个系统。[1](P5)笔者在阅读该书过程中,经对比发现,“女真攻掠高丽、日本”条目仅见存于修订各版中,修订前各版并无此条。[2]现在看来,至少有几点是值得考虑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蒋连华;;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与《民主评论》[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蒋秀松;女真与高丽间的“易懒甸之战”[J];民族研究;1994年01期
3 蒋秀松;“东女真”与“西女真”[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4期
4 程民生;;海上之盟前的宋朝与女真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萍;;东夏国铜官印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0年01期
2 肖兴安;;治学精神自由——学术自由的核心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3 陆远;;对花还忆去年人——以序跋作品考察陈寅恪的学术理路[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陆远;;序跋:理解陈寅恪学术理路的一种向度[J];东方论坛;2008年03期
5 裕林;;谈大庆地区金代冶铁遗址的相关问题[J];大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6 姜萌;;文化自觉与“世纪难题”的解决[J];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04期
7 侯震;;金代明昌盛世探赜[J];东北史地;2014年05期
8 李秀莲;;杨朴在《金史》中的隐遁与金初政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4期
9 杨志华;余洋;;有胡适特色的实验主义及其与史学研究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杨伯龙;;红学百岁十二目,不识兵备计悬瓶——兼议乾隆御制《桃》诗中“‘悬瓶’藏春”的人文价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解丹;金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定勇;金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刘霁;学术网络、知识传播中的文学译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彦斌;权力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郑良旭;费正清的“中国观”研究(1929-1991)[D];吉林大学;2011年
4 詹利;金源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凤琴;历史不会流亡[D];苏州大学;2011年
6 朱晓乐;高丽与我国辽金王朝外交关系略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金宝丽;章宗时期金朝由盛转衰原因的历史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福来;辽金西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夏莉;金章宗对宋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饶莎莎;余英时对民主价值因素的发掘及其中西价值结合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妮;费依凡;;《国史大纲》读后感——少年心事当b显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10期
2 罗义俊;论《国史大纲》与当代新儒学——略及钱宾西先生史学的特性与意义[J];史林;1992年04期
3 崔庆贺;;国家安危与教育转向——从《白话本国史》与《国史大纲》看当时历史教育思想的演变[J];新课程(下);2011年10期
4 王飞原;;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读《国史大纲·引论》有感[J];大舞台;2012年01期
5 ;批判钱穆的“国史大纲”[J];历史研究;1959年02期
6 凌亢;钱穆的《国史大纲》[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356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35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