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史学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论文发表 > 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史学研究综述
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史学研究综述
发布日期: 2013-01-24 发布:
2012年第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本文基于对国外文献和我国国内文献的回顾,将有关学者对班克罗夫特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部分:班克罗夫特的个人传记、关于其著作和论文内容的概述或研究和对其宗教、政治及史学思想的研究。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班克罗夫特;《美国史》;史学综述
乔治·班克罗夫特(George Bancroft,1800-1891)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编写美国通史的历史学家,同时美国浪漫主义史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美国史学之父”,其代表作是《美国史》十卷本。班克罗夫特不仅在美国史坛享有奠基者的地位,而且在西方史学中也备受关注。根据笔者对文献资料的搜索和整理,对班克罗夫特的研究以国外和国内两部分作展开。
一、国外研究现状
总体上看,美国学者对他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班克罗夫特的个人传记、对其著作和论文内容的概述或研究以及他的宗教、政治及史学思想的研究。
首先,对班克罗夫特(下文亦被笔者简称为班氏)的个人研究,此类主要指班氏的个人传记,书信公文,政治生活及对他本人的评价等。
拉塞尔·奈1是对班克罗夫特研究较全面的美国学者。他著作《乔治·班克罗夫特》是一本人物传记,撰述了班氏的成长、从政生活,宗教理论和历史观的形成,历史理念以及总体评价。加纳利也出版了一本同名著作《乔治班克罗夫特》,该书对班氏的一生及其作品作了简介,论述了班氏的叙事方法和写作目的。另外还有一篇同名论文,综合了学界名流对班氏的评价,并对班氏专著的价值及其能否具有永恒影响力发出了感慨。而亨利·布鲁曼索在《乔治.班克罗夫特在柏林:1867-1874》,叙述了班氏从政德国外交大使时期的事务。
有关书信方面,沃尔夫编写了一套两卷本的著作《乔治.班克罗夫特的生活和书信》,涉及了班氏日常生活遗传的主要书信材料,并混合了相关的传记评论。由于较大部分书信内容是第一次公开的,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巴赛特·约翰斯宾塞发表了一篇论文《乔治班克罗夫特与斯帕克斯的通信,1823-1832》,这篇论文是对豪尔作品部分的补充,是对班氏早期生活和写作的一个清晰的写照。还有诸类的书信材料,如在克莱顿——布尔沃条约的书信。这些书信材料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班氏当时的生活和思想。
其次,是关于班氏的著作以及演讲稿的书评性研究。班氏十卷本著作在美国国内轰动了半个世界,不过争议性很大。这些书评以褒扬为主,也有批评意见。迈克尔·克劳斯的一篇论文《乔治班克罗夫特1834-1934》这篇论文主要概括了班氏十卷本概要,并就某些问题阐述自身看法,但内容过于简洁。还有学者就某一卷内容作者发表见解。在《北美评论》上曾出现一篇相关的长篇书评,赞扬了班氏作为美利坚的早期民族史家的魄力。诸类书评从数量上比较丰富,不过相对零散,内容有详有略。
再者,有关班氏的学术性专题研究。相对前两者这部分资料更具史学研究价值,涵盖了班氏的政治宗教思想、史学理念、治史方式等。《班克罗夫特:婆罗门叛变》以班氏在马赛诸塞州和纽约的材料为基础,论述了班氏的宗教、哲学和政治信仰等思想。而《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宗教》分析了班氏的神学理论并阐述其史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起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拉斯本在《班克罗夫特对于人与历史》一文中,用一种推测的方法,对班氏思想中体现的人类学方法,科学,历史和文化观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探讨它们的源头和起因。另外在道斯和尼克尔斯合作的《重新评价班克罗夫特》一文中,合理分析了班氏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优缺点,是一篇不错的学术性文章。
《历史作为浪漫主义艺术》一书,以班克罗夫特、普雷斯科特、莫特利和帕克曼这四位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写作主题、技能、思想理念及态度看法等,并探寻他们的历史假设和文学追求之间的联系。另一篇相对有价值的文章是《班克罗夫特美国史的主题与方法》,着力指出班氏著作逐渐被淡忘的最主要原因是“根据他深信的主观臆断来推测历史的意义并服务于著作的主题和方法。”近几年有学者发表了一篇《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内战观:奴隶制以及历史的进程》,该文主要阐述了班氏对待奴隶制的态度及内战期间采取的行动。
二、国内研究状况:
对于班克罗夫特的专门性研究,在国内能够查找到的论文不多,主要的文章有以下四篇。
首先,最早出现的一篇专门性研究著作,当属《评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历史观及其代表作<美国史>》。该文主要介绍班克罗夫特生平,论及康德整体史观,世界主义历史观和进步观念对班氏史观形成的影响,并指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和民主主义色彩是《美国史》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同时还论述班氏的叙事方法以及班克罗夫特治学的一些缺陷。
其次,杨生茂的《论乔治·班克拉夫特史学──兼释“鉴别吸收”和“学以致用”》2,他以美国史学发展的阶段厘定其观点,由此引出班氏作为第一阶段杰出史家其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渊源,其宗教观和治史目的。
近期,王建红发表了一篇名为《班克罗夫特命题在19世纪后的境遇及其转型》的论文。该文从一个特殊视角来论证,所谓班克罗夫特命题即为班克罗夫特认为殖民地时期与后来的美国历史具有密三、切联系,强调历史的整体性。
最后,高岳发表一篇《从乔治.班克罗夫特看美利坚特性》3,该文认为,班氏在其著作中,阐明美国人崇尚自由精神的源头于其民族特性和清教的宗教特性。指出班氏为年轻共和国呐喊的治史目的,认为迎合了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的愿望和要求,由此广被当时社会接纳。
总的来看,国外对班克罗夫特的研究相对多,不过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来对班氏及其著作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对于其著作多是浮于表面的概括,而对他的史学思想,及治史方法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内对于班克罗夫特的史学研究还很少,在史学史书中有提及,不过多属于介绍性品评,鲜有深入分析。而现有的几篇学术性专题研究,,缺乏从比较系统且较具深度的研究性学术专著或论文。这是我国史学界对于西方史学的译介和研究工作的不足和缺少之处,也是史学界同仁努力的方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Nye.Russel B,George Bancroft.New York,1964.George Bancroft:Brahmin Rebel,New York:Knopf,1944.“The Religion of George Bancroft ”,Journal of Religion XIX(July.,1939),216-34.
[2]杨生茂:《论乔治·班克拉夫特史学——兼释“鉴别吸收”和“学以致用”》,《历史研究》,1999年第02期。
[3]高岳:《从乔治.班克罗夫特看美利坚特性》,《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总第236期。
本文关键词: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3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