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14 09:11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2年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

胡纬  

【摘要】:延安时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辉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在当时的延安和重庆两地,汇集了以郭沫若、范文澜、吴玉章、何干之、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尹达、陈伯达、胡绳、徐立群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团体。同时,随着日本的大举侵华,国共统一战线建立等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毛泽东为首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提升到影响抗战胜利和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高度来重视。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多次对党内强调了加强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并在193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一个领导伟大革命的政党如果没有历史知识而要想实现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也是在这一次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在中国实现发展,要想能够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中国的实际情况又包括了中国的现实和中国的历史,现实根植于历史,因此,全党就必须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和了解。中共中央也曾多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党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以延安、重庆两地为主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们,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出色的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独有的革命性与战斗性的特点,不仅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使得百年史学出现了新的局面,开创出了新的天地,更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研究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状况,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也可以对在新的时期史学研究应如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取得辉煌发展的原因、史学研究的成果的分析和展示,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提高民族自尊心,作为抗战建国的有力武器之一在推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伟大作用。 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总计六章内容。 第一章“引言”部分,概括了本文研究的研究意义和文章研究综述,以及研究的目标和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到第五章为本文的正文部分。 第二章“延安史学发展的由来”总计共四节。第一节首先指出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辉煌发展是建立在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接着指出这一时期抗战建国的时代大背景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迅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土壤,最后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这一时期取得辉煌的发展是和中国中央的高度重视以及毛泽东本人的积极参与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章“延安史学在专业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共两节。第一节,详细论述了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专业成果,并对重要的学术著作进行了列举。第二节则是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近代史、革命史、党史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经行了论述,由于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和压迫的革命史,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也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将这三个部分放在一起来写。 第四章“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共三节。第一节指出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第二节论述了这一时期的史学研究实际上是主要服务于当时抗战建国的政治斗争需要的,但却也很好的将“求真”与“实用”很好的结合了起来。第三节则是从“学术中国化”的角度,对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做了阐述。 第五章“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笔者在文中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的进程带来的影响上做了详细的探讨,第四部分则着重探讨了延安史学对今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 第六章“结语”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并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的道路当中离不开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同时还分析指出在历史研究时要注意处理好历史和现实政治之间的关系,历史既不能依附于政治也不能脱离政治,两者应实现良性的统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鹏宇;建国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军;;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洁;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强昌文;;法治意味着什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高寿平;新经济政策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环境考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周龙燕;;试析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10 张皓;;战犯问题与国共和谈[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张海鹏;;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郝时远;;论毛泽东的国家统一观与中华民族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王威;;美妙的天籁——黑龙江流域三小民族民歌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5 刘振清;;参政党参政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与路向选择[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田千山;;管窥《论语》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对政府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罗凯;马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西医结合”思想与实践[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晓勇;;论毛泽东早期对资产阶级的认识[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一如;;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型编辑家——何其芳[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社团发展轨迹的历史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7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8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俊博;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侯士杰;论黄桥战役与我党军事反顽斗争策略的形成[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通;;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以《史学要论》为中心进行考察[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王学典;翦伯赞:整合两大学术谱系的史坛巨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何兹全;九十自我学术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卢毅;;论抗战时期延安史学的兴盛[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6 张思齐;;内藤湖南的中国史观对我国学术建设的启示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邢战国;;周谷城“历史完形论”析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张越;从对整理国故和“古史辨派”的评价看郭沫若的史学思想[J];郭沫若学刊;2003年01期

9 邵鹏;汤因比的中国史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10 崔罡;;试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问题[J];传承;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其泰;[N];北京日报;2012年

2 李红岩;[N];光明日报;2003年

3 谢保成;[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3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永亮;钱穆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静静;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5 李晓靖;陶希圣中国社会史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任正军;吕振羽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颖慧;费正清中国史观论析[D];北华大学;2008年

8 李真;浅析费正清的中国史观[D];河南大学;2010年

9 杨洁;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毅;;论抗战时期延安史学的兴盛[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2 肖东波;延安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探讨[J];党的文献;2004年06期

3 徐春夏;毛泽东与延安时期中国史学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6期

4 徐春夏;;管窥抗战时期延安史学成果的传播机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6期

5 ;序言[J];电子器件;1982年01期

6 朱智文;;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国革命[J];甘肃理论学刊;1991年03期

7 叶建;王平;;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三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2期

8 王记录;;毛泽东的史学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S1期

9 蔡美彪;学习范老,发扬近代史所的治学传统[J];近代史研究;1990年06期

10 戴逸;时代需要这样的历史学家──在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J];近代史研究;199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美丽;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坚;;法国新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评《法国当代史:身份与变化》[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2 王立端;;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探[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3 王汝丰;杨念群;;从资产阶级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飞跃[J];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4 雷金瑞;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初探[J];兰州学刊;2001年05期

5 林雨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史学研究——论“以论导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6 陈其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地位的思考[J];浙江学刊;1999年01期

7 张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史言;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9 瞿林东,林甘泉,龚书铎,庞卓恒,田居俭,于沛,张磊;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如何深入[J];求是;2000年11期

10 王东,王兴斌;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锦屏;[N];光明日报;2002年

2 陈新;[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晓为;[N];光明日报;2001年

4 朱佩娴;[N];人民日报;2010年

5 李伯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于沛;[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赵博;[N];文汇报;2010年

8 张艳国;[N];光明日报;2001年

9 苏双碧;[N];光明日报;2003年

10 于沛;[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7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8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黄鹏;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洁;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3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程鹏宇;建国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3年

5 焦帅;中国大陆学者著作中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1980-2009)[D];扬州大学;2010年

6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7 雷萱;民国时期吴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汤艳萍;马克思主义史家李季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9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窦禄军;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界的史料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40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e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