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试论梁启超对比较研究法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2-04 01:51

  本文关键词: 梁启超 比较研究法 参考价值 出处:《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梁启超在赵翼《廿二史札记》的基础上,娴熟运用比较研究法,从纵、横的角度研究历史,这对于创立新史学和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不足,但梁启超对比较研究法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Liang Qichao, on the basis of Zhao Yi's Notes on the Twenty-Twenty History, skillfully applied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history from a vertical and a horizontal angle. Thi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historiograph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scholarship,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unscientific, imperfect, and so on. However, Liang Qichao's efforts in comparative research are still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作者单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K092.6
【正文快照】: 比较研究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追本溯源,司马迁最早从纵横比较的角度研究山东诸国与秦国在人力物力方面的差异,“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唐代刘知几则比较“编年”和“纪传”两种体裁的长短得失。宋明以降,史学持续发展,到清代初叶史学方法日臻完善。史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4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5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王飚;“人”的觉醒对传统文学原则的挑战——论龚自珍文学思想的近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张立;科学“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略论阮元科学思想的实学精神及其局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郑志良;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李中华;中国哲学的历程——兼论近现代中国学术思想的转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利民;;杂语并生 多元共存——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A];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近代文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夏刚;;学政与清代学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3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3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6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7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2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3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秦竞芝;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韦春喜;汉魏六朝咏史诗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云霞;民本与师道的复归[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7 余全介;荀子诗说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刘学琴;清末留学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10 方红姣;王船山的历史哲学[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闻;;书讯:《梁启超与护国战争》一书出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2 张书学;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再认识[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朱慧颖;梁启超的历史教学思想与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01期

4 王健;梁启超史学认识论之探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5 张越;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变化[J];学术研究;2002年12期

6 杜小军;;再论梁启超《新史学》[J];考试周刊;2008年41期

7 常兰会;;浅谈梁启超对史料的辨伪方法[J];兰台世界;2009年17期

8 张锡勤;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革命”中的贡献[J];求是学刊;1985年01期

9 吴嘉勋;梁启超与晚清西学[J];史林;1986年01期

10 黄敏兰;梁启超《新史学》的真实意义及历史学的误解[J];近代史研究;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2 宋学勤;;“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江湄;;“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张丽珠;;独立于时风众势外的全祖望史学精神[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进;;梁启超的“活态”史学与“三界革命”[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李慧宇;;长足进取与成就辉煌——中国历史学的现代转型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赵利栋;;近代中国的封建与封建主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王也扬;历史能否作为科学来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庄桂成 岳凯华;梁启超的进化论世界观[N];光明日报;2005年

3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 马宝珠;史学与新闻[N];北京日报;2008年

4 新疆博湖县博湖中学 袁晓满;梁启超进化史观对历史的影响[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5 李喜所;梁启超晚年对中国文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6 刘文楠;并非实录的“实录”[N];文汇报;2010年

7 侯且岸;关于“以德治国”的断想[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李春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陈圣屏 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徐希军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 简明海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所博士生 葛亮 香港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追寻近现代学者的思想轨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王家范;“新史学”旨趣实践会通第一人[N];文汇报;2007年

10 ■黄兴涛 ■刘正寅;“中华民族”观念形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4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5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磊;历史循环论和他者[D];复旦大学;2008年

7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安尊华;试论梁启超的史料思想[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庄永燕;浅析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及其在清学史研究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8年

4 徐风兰;《中国历史研究法》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颜娜;梁启超史学认识论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晨;梁启超与章太炎的民族史研究及其民族主义取向[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屠艳;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9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秋s,

本文编号:1488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488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