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知录》的史论性质
本文关键词: 日知录 史论 性质 出处:《河北学刊》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知录》并非纯考据著作,而是一部以考据形式出现的融汇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史论。《日知录》结构较为完整,主题明确,史料严谨,于叙事之中寓论断,反映了顾炎武对于明末清初这一重大转折时刻的深刻认识。该书著述宗旨明确,以总结历史经验的方式对封建专制作了严厉批判,主张回归原始儒学,倡导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交相辉映的史论名著。
[Abstract]:It is not pure textual criticism , but a history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t the tim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 It is clear that the structure is complete , the subject is clear , the historical material is strict , and it is reflected by Gu Yanwu ' 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turning momen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镇昌;;试论蒲松龄的科举观[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章永俊;;龚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徐永斌;;明清时期杭州的文人治生[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5 高宏;;颜元教育思想对继续教育创新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6 王艳秋;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朱乐朋;;论桂馥的书法成就[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8 罗海燕;;乱世文人的心灵史诗——论元明之际戴良诗歌的主题取向[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10 方盛良;“小玲珑山馆”诗人群体考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馥洁;;论全祖望的关学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爱平;;略论全祖望对黄宗羲学行的表彰与传承[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谢茂松;;行钱法与屯守辽东、罢朝鲜兵——晚明经学家郝敬(1558—1639)的奏疏中所见经世主张[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煍志PI;;从爵制的角度试释《津关令》之“鲁侯”现象[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3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梅国福;朱彝尊《腾笑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栾芬芬;李Xh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德权;夏燮《明通鉴》论赞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学玲;魏源与《皇朝经世文编》[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志奇;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令敬;周弼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安年;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读《美洲史论》[J];世界历史;1998年03期
2 李建;论司马光《通鉴》史论的内容特点[J];齐鲁学刊;2002年02期
3 吴小凤;睿智、思辩、真理——再读李埏先生《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J];思想战线;2000年05期
4 张峰;;朱敬则史论的理论价值[J];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张子侠;韩非说史[J];史学史研究;1994年03期
6 许殿才;《汉纪》多样的史论形式[J];史学史研究;2004年01期
7 许殿才;靳宝;;《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徐松巍,隋丽娟;明鉴得失 纵论兴亡──《归潜志》史论特点探微[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9 朱佳木;一篇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史学论文——纪念《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J];郭沫若学刊;2004年02期
10 吴航;;略说g套舻哪厦魇仿踇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丽珠;;独立于时风众势外的全祖望史学精神[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思韩;;究竟要消除什么样的“正统史观”?[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史宁;非常史论盼复兴[N];文艺报;2011年
2 朱佳木;一篇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史学论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瞿林东;永久的青春[N];光明日报;2001年
4 蔡震;重温《甲申三百年祭》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宋清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原政委、上将;认真学习历史 正确对待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吕振羽的史学贡献和高尚情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张传玺;翦伯赞对中国新史学的贡献(节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鑫;《隋书》史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邵华;郭嵩焘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3 刘文英;西汉史论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正平;论弗格森的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涛;何炳棣的史学成就及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唐晶;三苏历史评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永志;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8 赵涛;荀悦史学思想新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郑漫柔;《左传纪事本末》述评[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7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0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