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科学:实证与批判
本文关键词: 历史科学 实证科学 批判哲学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确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之初开始,就遭到各种非议或责难。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批判哲学,只有实证科学,其突出表现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而实际上,这些肤浅的理解显然是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原初的历史语境和时代使命赋予了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实证批判性。
[Abstract]: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stablished by Marx has been criticized or criticiz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its founding. Some people think that Marx has no critical philosophy, only positive science, its outstanding manifestation is Marx's social and economic theory. These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s obviously ignore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of Marx's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endow Marx with positive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science.
【作者单位】: 武汉工业学院思政课部;邢台学院社科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0YJA710016)
【分类号】:K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龙乾;;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刍议——兼论“物的依赖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盾;反现代性: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J];长白学刊;2004年01期
3 汤在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探索[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4 奚兆永;关于交换价值和自然价格问题——与白暴力同志讨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5 侯廷智;;以科学态度编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6 郝立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境遇及其原因与对策[J];东岳论丛;2005年01期
7 赵凌云;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吴晓明;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金福;“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周利生;我国并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J];甘肃理论学刊;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武;政府经济职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5 赵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7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8 陈枢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杜文;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开颜;中国百年科技创新系统化历程与科技竞争力相关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陶淑兰;总体性追求与审美乌托邦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廖胜刚;马克思的辩证法及其当代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昌显;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相钦;在“铁律”的视线之外?[D];河北大学;2005年
6 鲍永玲;意识形态批判、自由与实践[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成军;再观马克思的哲学观[D];安徽大学;2005年
8 滕艳娇;克服物化的别一种途径[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董玉枫;论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生存论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谷永新;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金玲;;论历史科学与历史文学——兼与何兆武、张丽艳二君商榷[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陆景琪;,
本文编号:1506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0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