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史学在中学的运用_《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0年
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
郎需颖
【摘要】: 美国公众史学运动兴起于20世纪下半期,是一场推动历史协作研究和实践的运动,它有自己的方法论和操作方法,致力于使专业成果更容易为公众所理解,并使公众从中受益。或者更宽泛地说,公众史学就是一种更为忠诚的方法论式的态度,是一种来自于历史学内部的对公众和社会的关怀。 最早,它的出现很直观的表现为美国史学危机中的一场自救运动。经过30年的发展,凭着其内容更具对公众的内在关怀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特点,公众史学运动涉及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吸纳的成员越来越多,逐渐成熟走上职业化的道路。 文章重点分析了公众史学运动中三个关键的概念:教育、道德和新媒介。公众史学领域的道德规范则是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2007年道德规范再次修订,它在保护、团结和规范公众史学的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公众史学教育问题凝结了公众史学工作者对学科本身和未来发展的全部思考,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衡量数据;尽管最初公众史学的发展标榜与学院史学的对立,但是两者在整个历史学科中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然而公众史学对新媒介的敏感和使用却远超学院史学,而且历史学界对新媒介的运用大多数仍属公众史学的实践范围。 公众史学的发展对学院史学的学术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同时公众史学要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与有限的资源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在公众史学家和学院史学家的沟通、公众史学的机构建制及专业认证等方面也面临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097.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新;;“公众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J];学术月刊;2012年0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保;影视史学刍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2 张广智;;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生代[J];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05期
3 王加丰;“理解”:二十世纪西方历史学的追求[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4 陆旭;;影视史学再探讨[J];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5 李剑鸣;关于二十世纪美国史学的思考[J];美国研究;1999年01期
6 约恩·吕森,隋俊 ,王昺;历史思维中的道德与认知:一个西方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7 李珍;“素心”与“史德”[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8 黄红霞;陈新;;后现代主义与公众史学的兴起[J];学术交流;2007年10期
9 章益国;;章学诚“史德”说新解[J];学术月刊;2007年12期
10 张广智;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J];学习与探索;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张翀;;文化产业促进立法三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6 胡星亮;巴赞电影理论二题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刘超;;“五胡乱华”和“孝文帝改革”:事件、叙述与认同——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陈博;;经典、经典化与经典的危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丁亚雷;;影视史学:艺术史的另一种视角[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10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王希;;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3 蒋大椿;;基础历史学与应用历史学[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01期
4 齐世荣;关于史学研究的创新问题[J];史学集刊;1994年04期
5 陈新;;从后现代主义史学到公众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6 向志学;对应用史学和历史资源研究、开发、应用问题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7 刘文瑞;试论应用史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8 黄红霞;陈新;;后现代主义与公众史学的兴起[J];学术交流;2007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保;影视史学刍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2 郁振华;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论波兰尼对斯诺问题的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饶展雄;高国抗;;章学诚“史德”论辨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4 张广智;“多面的历史”——西方史家掠影[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1期
5 张耕华;关于历史认识论的几点思考[J];历史研究;1995年04期
6 埃·罗斯,石语;阿甘正传[J];世界电影;2001年06期
7 于沛;史学的科学认识功能和理论思维[J];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03期
8 雅克·勒高夫,刘文立;《年鉴》运动及西方史学的回归[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1期
9 陈新;历史·比喻·想象——海登·怀特历史哲学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2期
10 吴紫阳;影视史学的思考[J];史学史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海云;;从西方史学的文化视角看我国当前的“史学大众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6期
2 许凌云;关于史学改革的思考[J];齐鲁学刊;1986年06期
3 白寿彝;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J];史学史研究;1989年03期
4 王少卿 ,朱金瑞;历史学的视野与思维——对史学发展一个视角的回顾与前瞻[J];求索;1992年04期
5 金仁义;许殿才;;桓温与东晋史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张涛;;西汉时期经学对史学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7 林德春;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关于《中国史学史》教材编写的几条原则[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毛曦;现代新科技革命对史学发展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王曾瑜,刁培俊;辽宋金史研究与史学发展现状——王曾瑜先生访谈录[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2期
10 胡守为;广东史学发展的一点回顾[J];学术研究;199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治忠;;官方史学视角下的中外史学比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桑兵;;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张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推动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宋学勤;;“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张承宗;;六朝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春鹏;高向杰;;当代美国教育史学发展的特征及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 商丘师范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叶帆;[N];人民日报;2010年
3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尤学工;[N];北京日报;2011年
4 扬州大学 周一平 许曾会;[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周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贾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刘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吴怀祺;[N];光明日报;2002年
9 ;[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邹绍荣;[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曲升;美国外交史学中的“威斯康星学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利红;欧洲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8 秦蓁;六朝之史学与世风[D];复旦大学;2012年
9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需颖;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初海龙;历史学学科领域分类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喆;福泽谕吉的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光毅;裕固族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林燕;胡宏史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宗石丁;雷海宗与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11年
7 苗天宝;古突厥族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8 石磊;十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刘璇;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雅芹;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史学功用观之嬗变[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