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体观和世界性——近现代人文学术转型中的证据法嬗变
本文关键词: 世界性 整体观 四重证据法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把几次新史学革命理解为近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现代"转型所做的学术回应,笔者也将这些新史学革命中的方法论突破视为人文学术困境下的"证据法"嬗变。在此嬗变轨迹中,由于传统考据学缺乏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制性约束,并且受自身矛盾与外来文化冲击影响,新的多重证据方法必将不断产生。在现代学者对治学的"世界性"和"整体性"诉求下,从一重到四重证据的嬗变是历史研究对象不断被史料化及研究方法不断多元化和立体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学人不断叩问治学意义、反思现代性话语的过程。
[Abstract]: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several new historiography revolutions as the academic response of modern intellectual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he author also regards the breakthrough of methodology in the revolution of new historiography as the evolution of "evidence law" under the predicament of humanities and academics.In this transmutation track, due to the lack of compulsory restriction of social ideology in traditional textual research,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lf-contradiction and foreign culture shock, the new multiple evidential method will be produced continuously. Under the demand of modern scholars'"cosmopolitan" and "integrality", The evolution from one to four layers of evidence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object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re constantly changed into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diversified and three-dimensional, and it is also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 scholars constantly questio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larship and reflecting on the discourse of moderni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联俊;;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2 侯宏堂;;余英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3 刘海飞;;王国维与陈寅恪为学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许洁;;中国法制现代化范式的消解和建构——从中西法律价值观的比较维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栾成显;;谱牒: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玉玲;;“金石之董狐,文苑之春秋”——金石学的产生及其《金石录》学术价值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7 殷明明;从《拉摩的侄儿》看狄德罗对启蒙伦理的认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陈凌;;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的新尝试——《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评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陈联俊;李萍;;公民意识教育中文化传统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高宁;杨佳;;现代性境遇中的民族精神——基于一种方法论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冯时;;郭沫若《金文所无考》补正[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2 胡宏哲;;《尚书》与早期儒家道统关系考[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杜勇;;论大禹治水广为流布的缘由[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4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5 葛志毅;;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黄海烈;;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徐菊凤;;东西方主体旅游习惯差异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分析——兼论度假旅游成为社会主体旅游方式的决定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8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9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6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俊杰;豫东地区夏商时代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郑茜;《战国纵横家书》社会称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煦;从王国维到王元化[D];西北大学;2011年
6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韩鸿伟;苏轼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婷婷;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9 罗曼;隋代墓妼词语专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邱胜侠;白居易《甲乙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正胜;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J];中国文化;1995年02期
2 张书学;顾颉刚与傅斯年治史异同论[J];东岳论丛;1994年01期
3 柳叶;;顾颉刚与傅斯年[J];读书;1993年01期
4 杨国荣;史学的科学化:从顾颉刚到傅斯年[J];史林;1998年03期
5 桑兵;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解析[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6 张昌华;;顾颉刚:恩怨是非知多少[J];读书文摘;2008年03期
7 刘召兴;;傅斯年、顾颉刚中山大学语史所时期矛盾考论[J];云梦学刊;2006年06期
8 张京华;;疑古、考古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以傅斯年对古史辨派态度的转变为中心[J];新视野;2007年01期
9 李扬眉;;学术社群中的两种角色类型——顾颉刚与傅斯年关系发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黄海烈;蒋刚;;考古学与中国上古史重建[J];古代文明;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筱君;刘凤春;胡小灵;;整体观看手术室危害因素及防护[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黄贤华;曾靖;刘建新;叶和杨;;药理总论整体观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吕国忠;顾在秋;苏青和;虞俊杰;朱宇刚;;危重烧伤救治的整体观[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聂金娜;蔡万德;;从“天人相应”角度谈整体诊治观在运气学中的体现[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运气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玉莲;;浅谈整体观在中医整体护理中的运用[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6 任振球;;天时地利、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整体观形成的影响[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7 董少萍;;论整体观中的四时之法则[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阿迪亚;阎秀芳;;蒙医学整体观与辨证施治的基本特点[A];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50周年校庆论文专辑(蒙医蒙药)[C];2006年
9 齐向华;;立足中医特色,开展失眠症防治研究[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齐向华;;立足中医特色,开展失眠症防治研究[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鸷;中国古代文论能够融会到世界性文论中去吗?[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本报综合;粮价上涨加剧世界性饥饿状况[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陈勇;学者研讨传统学术转型[N];光明日报;2009年
4 ;中医治肝病 更重整体观[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贺绍俊;资源共享与延宕中的世界性[N];文艺报;2011年
6 李扬;防治沙尘暴是世界性课题[N];经济日报;2002年
7 刘慈欣(作家);科幻文学:世界性的低迷?[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陈昌宝;《伤寒论》中的整体观[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李延斌;多胞胎 世界性流行病[N];中国妇女报;2002年
10 潘蓓蕾;食品安全 一个世界性的问题[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6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秀丽;反科学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文指向[D];山东大学;2009年
8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霁;《黄帝内经》神志病证及其与经脉关系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阵;《孟子》管窥:空疏的整体观思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伟魏;傅斯年的史学理论析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黄勇生;《新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传;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淑娟;傅斯年抗日思想及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10年
7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朱春华;傅斯年改造思想略论[D];河南大学;2012年
9 倪平英;相似外表下的不同内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静;博尔赫斯作品中匕首意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3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4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