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近60年历史作用标准与道德标准关系问题述评——以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史学为重心

发布时间:2018-03-02 19:27

  本文选题:历史人物评价 切入点:历史作用 出处:《兰州学刊》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作用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历史作用标准被首肯,而道德标准被忽略;在肯定历史作用是首要或根本标准的前提下,有限地主张道德标准;以历史进步标准消除道德标准的独立性;把道德标准附庸于生产力发展标准;以历史作用标准为历史人物翻案。这些观念及其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实践,造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诸多困境。至于对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文章认为:首先,不一定非得给历史人物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在事功和道德方面各有千秋,难以作出总体评价时;其次,不能因为历史人物在事功方面的贡献而否定、忽略、开脱其道德的不足与问题,反之亦然;最后,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以"成王败寇"论英雄。
[Abstract]:Since 1950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standard and the moral standard has been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standard has been accepted, while the moral standard has been ignored. Limited advocacy of moral standards; the elimin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moral standards by the standard of historical progress; the subordination of moral standards to the standar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 reversal of cases by historical figures based on the criterion of historical role; these concepts and their practice in the 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figures, As to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article thinks: first of all, it is not necessary to make a holistic 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figures. In particular, when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general assessment of historical figures in terms of their merits and morals; secondly, they should not be denied, ignored and excused from their moral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because of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ir achievements; and finally, vice versa. To evaluate historical figures, we should not discuss heroes in terms of "becoming a king and losing the invader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廷嘉;;历史人物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安徽史学;1986年03期

2 罗耀九;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J];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04期

3 阎真;;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04期

4 刘亚政;道德评价论纲[J];理论探讨;1994年05期

5 吴量恺;评价历史人物与价值观[J];史学集刊;1985年02期

6 喻文德;;浅析道德评价的终极标准[J];社科纵横;2005年06期

7 窦炎国;道德评价及其标准体系[J];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01期

8 赵甲明;能用生产力标准取代道德标准吗[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吴泽;谢天佑;;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论一年来评价曹操讨论中存在的问题[J];学术月刊;196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金;;“势”域中的孙子兵法[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杨琴;;激流中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守望——史态类新闻勃兴现象透视[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3 柳菲;;论励志图书传播对社会发展的作用[J];东南传播;2009年03期

4 郭若平;;意义再生产:中共历史研究的批评话语[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2期

5 张晓东;;30年来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交锋的理论历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6 董麟;;浅析士大夫阶层对中国历代社会发展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7 田文利;聂振华;;论国家伦理是警察伦理存在的正当性基础[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苏长和;;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9 施铁如;;文化心理与叙事[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刘能成;关于光武帝刘秀评价的几个问题[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马奇柯;;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辩证统一[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田文利;;论国家伦理是警察伦理存在的正当性基础[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栾传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4 林生海;;唐代两馆生与科举研究[A];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 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 论文集上[C];2010年

5 王中江;;早期儒家的“社会角色”意识[A];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九雁;中国近代华商股市的监管结构:演变轨迹及其政治根源[D];清华大学;2009年

2 林更茂;建构现代和谐社会伦理秩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丁丽萍;吴越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4 张姗姗;古代中国的“契约自由”:文本与实践的考察[D];吉林大学;2009年

5 徐露辉;政治整合论[D];浙江大学;2009年

6 孙德鹏;清末君主立宪话语中的宪法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赵U,

本文编号:1557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57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