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刘知几史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本文选题:刘知几 切入点:《史通》 出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史通》是我国古代首部史学批评著作,刘知几的史学批评不仅具有"实录"、"直书"等针对史学批评对象的具体标准,更重要的是刘知几在史学批评活动中,贯彻了如下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注重对"古今正史"的总结,反对空泛议论;辩证分析,力戒片面武断。
[Abstract]:Shi Tong is the first historical criticism work in ancient China. Liu Zhiji's historical criticism not only has specific standards for the object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such as "factual record" and "direct book", but more importantly, Liu Zhiji is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It has carried out the following basic principle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opposing subjective assumptions; focusing on summing up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y" and opposing the general discussion; dialectical analysis; forbidding one-sided arbitrarines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侠;论史志目录的类别及其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赵建梅,黄世虎;对现行真理定义的几点异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蔡连玉;“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关晓丽;姜国锋;;网络德育的哲学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易杰雄;意识创造世界是列宁的思想吗?——评前苏联哲学界对此命题的研究,兼及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流行观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孙伟平;论逻辑思维的功能与局限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10 李珍;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俊明;;理论的彻底性决定科学性[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汇群;企业经营能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8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论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3 丁海燕;论《吕氏春秋》的史学成就[D];西北大学;2001年
4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5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慧河;论波普尔的错误观[D];中南大学;2002年
7 逄锦波;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构成[D];青岛大学;2002年
8 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军;试论主观世界改造中的认识能力的改造[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李庆华;从《史记》、《汉书》看汉代妇女地位及其成因[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铁浩;;论《史通》之史籍流别观——兼与《隋志》史部比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韩留勇;;刘知几《史通》征引《世说新语》评议[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年03期
3 陈立柱;;刘知几史学变革观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王振宁;;《史通》的史学批判精神——以《疑古》、《惑经》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陈其泰;;历史编纂的理论自觉——《史通》、《文史通义》比较研究略论[J];人文杂志;2010年03期
6 王英伟;李志彬;;略谈刘知^~“直笔论”[J];文教资料;2010年19期
7 杨绪敏;;论明清学者对刘知几史学理论的批评、阐发和实践[J];学习与探索;2010年04期
8 王静;刘苗;;从《史通》看刘知几的史学思想[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剑平;;武则天时代与刘知几《史通》的撰著[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赵海旺;;从《疑古》、《惑经》看刘知^~的实录精神[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穆克宏;;体大思精,见解深湛——史学家论《文心雕龙》[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董乃斌;;《史通》叙事观在文学史上的意义[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8年
3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4 王国平;;谢本书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5 王宏生;;诗误?还是史误?——读李白诗《送贺宾客归越》[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谭汉生;;纤芥无遗 丘山不弃——评张舜徽先生《史学三书·史通平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予静;;西汉文章两司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考论[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玲玲;;“豹尾”正堪“续貂”——简评《史记》中“太史公曰”[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嘉川;;胡应麟论魏晋南朝史学——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之一[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慧日;陈雅;;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2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3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4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5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6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7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8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9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10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杨品豪;当代教师所必备的历史素质[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丽;元前小说观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单良;《左氏春秋》叙事的文化阐释[D];辽宁大学;2008年
5 潘定武;《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符懋濂;唐代明道文学观与正统历史观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杨世文;宋代经学怀疑思潮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吉伟;刘咸p樖费а芯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仲广军;对陈寿评论的思想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晔;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金庄;刘知几关于唐前期史学论断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6 齐佳璐;翦伯赞对中国史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洪俊;北朝史学考论[D];云南大学;2010年
8 唐莹;《后汉书》序论赞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苑全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官制度[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力;《世说新语》的小说价值及发现[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67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6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