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在传统与革命之间——范文澜与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8-03-05 00:25

  本文选题:范文澜 切入点:史学 出处:《现代哲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范文澜这位1949年后中国重要史家作品的研读,文章考察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以及共产党内部)政治和文化斗争背景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革命叙事"的产生。作者认为,范文澜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新的解释,主要是作为共产主义者抗拒国民党史学中的"现代化叙事"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挑战"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近代史解读的产物;后者在苏联以及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广为流传。然而,作为文献学专家的学养背景、马克思主义修养方面的欠缺、以及民族主义的抱负,大大削弱了范文澜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于历史的分析。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Fan Wenlan, an important historian of China since 194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ergence of the revolutionary narrative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truggle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1930s and 40s in 20th centur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Fan Wenlan's new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modern history, It is mainly the product of the Communist resistance to the "modern narrative" in the history of the Kuomintang.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product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who challenge the "orthodoxy" of Marxism. The latter was widely spread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hinese Marxists of the 1920s and 1930s. However, as an expert in philology, the lack of Marxist cultivation, and the aspirations of nationalism, Fan Wenlan greatly weakened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
【作者单位】: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中山大学社会科学与教育学院;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龙 ,杨立琴;毛泽东的学术知音范文澜[J];党史博采;2004年04期

2 欧阳军喜;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张树德;张闻天与毛泽东移交权力内情[J];湖北档案;2004年03期

4 王金艳;从分歧到全面合作——从瑞金到延安时期的张闻天与毛泽东[J];党史博采;2001年09期

5 张海鹏;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6 胡逢祥;心忧天下,魂系史学——略论李平心的史学道路[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1期

7 林被甸,董正华;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J];历史研究;1998年05期

8 刘耀;蒋廷黻的文化史观与中国近代史[J];人文杂志;1988年06期

9 虞和平;现代化研究与中国历史学的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孙占元;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超;;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电报局的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环境考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李颖;陈独秀与中共五大[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4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5 吴汉全;;陈独秀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6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7 王先明;韩振国;;“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调查材料的发现及其价值——档案史料与根据地乡村社会研究[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8 刘建华;王兴龙;;浅论中国近代史中的右与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董长贵;;论张闻天的党性修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范国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研究述论[J];北京党史;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曹春平;;转变“下等人”的“落后”意识——20世纪早期“国语教科书”创编意义简析[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田湘波;;试比较中国行政管理学“十”字型学派与公共管理学派的特征[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彦民;;商族起源新论[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4 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赵庆云;;论早期近代史研究所的学术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6 翟洪峰;孙秀芳;;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基于一个城郊村的调查和思考[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3 武黎嵩;春秋z@梁}揚匙酆涎芯縖D];南京大学;2011年

4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9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綦玉帅;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发展规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夏云果;新历史小说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静静;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晓阳;郭廷以近代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天鼎;悼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刘沁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条件与基础[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晓娇;西部大开发以来关中区域现代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其章;《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J];东岳论丛;1997年02期

2 沈渭滨;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刘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J];近代史研究;1990年03期

5 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6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版序言[J];近代史研究;1996年02期

7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8年02期

8 闾小波;论中国早期的“防御型现代化”[J];江海学刊;1996年06期

9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10 沈嘉荣;;论太平天国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功绩[J];历史教学;199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泰;范文澜:倡导优良学风,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J];史学集刊;2004年03期

2 高华;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历史研究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刘国华;范文澜档案史料观初探[J];档案与史学;2002年03期

4 陈其泰;论范文澜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地位[J];河北学刊;2001年05期

5 谢本书;改革与历史研究——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6 张寄谦;范文澜和北大历史系[J];近代史研究;1994年01期

7 ;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近代史研究所举行[J];近代史研究;1994年01期

8 金家诗;受命危难 展现辉煌——对中国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回顾[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常乐;关于范文澜“失误”的辨析——向李新先生讨教[J];理论探索;1999年06期

10 ;《史学集刊》2008年总目录[J];史学集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编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4 O.J.;;《近代中国商业革命》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6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丁日初;陈绛;沈祖炜;;致读者[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其泰 北京师范大学;范文澜史学:珍贵的思想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春瑜;评泡沫史学[N];北京日报;2000年

3 王也扬;谈谈史学翻案文章[N];北京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丁丁;史学的另类阅读[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吴士余(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史学的“世纪话题”[N];学习时报;2003年

6 顾奎相;繁荣新世纪史学四论[N];光明日报;2001年

7 刘方;接近历史 感受史学[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东方未名;史学的第一标准是真实[N];光明日报;2001年

9 郭小凌 首都博物馆馆长;作为史学本原的历史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张金花;宋代涉商诗的史学解读[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6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7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兵;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猛;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及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8年

3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华平;中国民营铁路及其发展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唐波;近代中国和印度农业商品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季剑;近代江苏职业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袁秋芸;从民国时期的《妇女杂志》看中国近代婚礼服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9年

9 程华庚;《云起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聂会会;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参与”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7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67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