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转向
本文选题:哲学革命 切入点:历史转向 出处:《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批判确立了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思辨哲学批判的统一,实现了哲学研究范式的历史转向。哲学的历史转向并不是说哲学成为历史学,而是强调哲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内在关联,即哲学摆脱了纯思辨的性质转向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研究,历史学既是建立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将历史的事实、历史的逻辑和人之存在的历史性三者统一起来,超越了以往全部关于人类历史的学说,建构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解释模式——生成论的历史解释模式。
[Abstract]:Marx established the dual logic of critical philosophy by criticizing religion, that is, the unity of political economy criticism and speculative philosophical criticism, and realized the historical turn of philosophy research paradigm,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philosophy becomes history. It emphasi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philosophical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that is, philosophy has got rid of pure speculative nature and turned to historical study of human existence. History is based on philosophical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 thus unifying the historical facts, the logic of history and the historical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surpassing all previous theories on human hist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new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model-the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generative theory.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马克思历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BZX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论阐释及其当代意义(09YJC720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隽鸿飞;;马克思历史哲学中的时间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2 隽鸿飞;;历史意识的生成论阐释[J];哲学研究;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翻转的程序与颠倒的当事人——正当程序理论的电影文本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吴晓云;;试论历史意义[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3 舒欣;;试论新历史小说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方法论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戴元光;陈钢;;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与范式创新[J];当代传播;2010年03期
6 李凌翔;;“乱世”中的治世之道——评杨恩玉著《治世盛衰:“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初探》[J];东岳论丛;2011年02期
7 赵艳红;;艺术想像与历史真实——透视有关历史题材电视剧“真实性”的纷争[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8 李荣萍;;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反思”问题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宏;;女性主义史学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4期
10 李传印;邓锐;;略论主观历史图景的主观创造性[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利杰;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王利红;欧洲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占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伟;马克思时间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娜;论马考莱的史学思想[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烨;《资本论》的历史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季岸先;沃尔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梁晓华;视角的创造: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像[D];河南大学;2004年
8 汤红;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代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暨南大学;2004年
9 王乃华;论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品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振霞;城镇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教育的初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宙恩·吕森,张永华 ,景德祥;赋予时间意义——以历史意识为概念基础的普遍分类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吾金;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毛勒堂;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性质[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3 朱虹;吴楠;;马克思哲学革命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话语[J];求实;2008年02期
4 朱虹;吴楠;;马克思哲学革命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话语[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邓强;论实践精神在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朱立元;刘阳;;论审美超越[J];文艺研究;2007年04期
7 柳士彬;对当前课程改革哲学基础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1期
8 文小勇;;复杂性科学方法论:21世纪的哲学革命[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孙成竹;;马克思哲学革命与费尔巴哈人本学关系的再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向清;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刘雪明;徐祖荣;;利用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从马克思到邓小平[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10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唯航;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两个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读懂马克思的原意[N];北京日报;2003年
3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4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6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祥记;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士清;论终极关怀[D];吉林大学;2005年
3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4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6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9 石敦国;时代困境的实践反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正;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海燕;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7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93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9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