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共时性与历时性: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

发布时间:2018-03-12 17:33

  本文选题:共时性 切入点:历时性 出处:《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求真与否不是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而是共途。西方近代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历时性,核心内容在于探寻历史规律。中国传统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共时性,核心思想在于阐明治乱之道,即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价值体系。20世纪以降,中国史学革命愈发重视规律,西方史学的自我反思却愈发轻视规律。历史过程不能脱离时空成为抽象的存在,历史认识同样不能脱离共时性与历时性而抽象存在。将中西史学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特征有机结合,或许有益于史学的未来发展。
[Abstract]:Seeking truth or not is not the separation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and western modern historiography, but the common path.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western modern historiography are diachronic, the core content is to explore the historical law, and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is to emphasize synchronic. The core idea is to clarify the way to govern chaos, that is, the value system with Confucianism as the main body. The 20th century, the Chinese historiography revolu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w. The self-reflection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however, belittles the law more and mor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ime and space into abstract existence. Historical cogni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and abstract existenc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may be benefici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依格尔斯,王晴佳;中西史学思想之比较——以西方历史哲学与儒学为中心[J];学术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温纯如;;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思想与列宁的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7 李传印;;戴名世的历史评论浅议[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8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9 曾光光;;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10 金卫国;;从桐城桂林方氏家族看清朝前期满汉民族磨合[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田鹏颖;;21世纪:社会技术的世纪——为后“弗兰西斯·培根计划”时代而计划[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常婧;;转型社会政治文化系统复杂性结构初探[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刘树君;;经济学中是否存在波普尔遗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张U,

本文编号:1602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02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