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嘉朴学到唯物史观——以经学研究为例看范文澜学术道路的转变
本文选题:范文澜 切入点:学术道路 出处:《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范文澜学术道路的转变在其经学研究方面有明显的轨迹可寻。他早期受陈汉章、黄侃、刘师培等学者影响,治学"追踪乾嘉老辈",经学研究呈现出典型的古文经风格;抗战前后他开始系统学习马列理论,并运用马列主义对中国古代的经学进行了首创性的批判总结,由此从一名正统派经学家转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Abstract]:The change of Fan Wenlan's academic path can be found in hi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He was influenced by Chen Hanzhang, Huang Kan, Liu Shipei and other scholars in his early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e began to study the theory of Marxism-Leninism systematically, and used Marxism-Leninism to carry on the first critical summa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thus changing from a orthodox scholar to a Marxist historia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齐勇;出土简帛与经学诠释的范式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承贵;;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热点问题述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黄新宪;1946年~1949年台湾学生求学祖国大陆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王义遒;试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方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封海清;论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汪贤泽;我国近现代高校课程管理体制历史演化及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田玲;北京大学生存心态及其形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7 邓小林;略论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邓小林;近代中国大学教师聘任、晋升等问题[J];求索;2004年01期
9 李剑萍;20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张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庄磊,王林;西南联合大学人事管理制度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立程;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夏雪;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汝金;解经与弘道[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褚冰;政权重组与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君;晚清今文礼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杰;校、院两级人事分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陈明锋;归国留学生与近代城市变迁研究(1896-1949)[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中海;中国近代大学内部权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天虹;从《性自命出》谈孔子与诗、书、礼、乐[J];中国哲学史;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泰;;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的学术成就[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越;;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3 李根蟠;;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学习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4 杨宗亮;;新传统史学认识论之检讨[J];西昌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张剑平;;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庆云;;论早期近代史研究所的学术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李慧宇;;长足进取与成就辉煌——中国历史学的现代转型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推动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郭沫若;;战时中国历史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f姝;应吉;;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9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其泰;范文澜与毛泽东的学术交谊[N];光明日报;2001年
2 陈其泰 北京师范大学;范文澜史学:珍贵的思想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邢媛媛;陈之骅先生谈苏联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孙家洲;回眸持续数十年之久的“古史分期”大讨论[N];北京日报;2004年
5 郑一奇;坐冷板凳的历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彭忠德;史胆与史责[N];光明日报;2000年
7 何兹全;对社会史几个争议问题的看法[N];北京日报;2006年
8 吴晓妮;跨越界限的历史文化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张海鹏;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常德 张斌阶;迎接文化建设高潮的《历史研究》杂志[N];中国文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2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2 于楠;柳诒徵历史、文化思想及其时代性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晓阳;郭廷以近代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春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陈寅恪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敦莎;郭廷以近代史学的理论成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汪凤娟;李泰h跛枷胙芯縖D];宁波大学;2011年
8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9 王冉;历史学本质属性的两重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3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0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