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与时俱进与择善固执——论《院刊》明清史编辑思想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3-22 00:21

  本文选题:《院刊》 切入点:明清史 出处:《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故宫博物院院刊》是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以发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明清史、文物研究成果为己任。向读者介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档案、史料,发表和积极引导作者撰写明清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院刊》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979年复刊至2009年,《院刊》共登载了390篇明清史学术论文,约占《院刊》总登载量的1/5。在这30年期间,《院刊》既坚持刊发利用故宫藏品、档案、史料深入分析论述明清历史的论文,又积极消化吸收学术界的新思潮,使《院刊》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研究理论和方法上都与时俱进,努力使自己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
[Abstract]:The Palace Museum Academy Journal is an academic publication sponsored by the Palace Museum,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publishing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cultural relics. It introduces to readers the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llected by the Palace Museum. Publishing and actively guiding the authors to write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cademic Journal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its reissue in 1979 to 2009, it has published 390 academic papers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uring these 30 years, the Academy Journal not only insisted on publishing and publishing articles containing The Imperial Palace,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but also actively digested and absorbed the new trends of thought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s well as in-depth analysis of papers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order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theories and methods,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keep ourselves at the forefront of academ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本刊编辑部;
【分类号】:G239.2;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亢祖;蝶变,与时俱进的选择[J];华北电业;2002年Z1期

2 ;与时俱进 再造辉煌[J];政法学刊;2002年01期

3 谢一民,雷明德;坚持与时俱进 加快广播发展——纪念宝鸡人民广播电台45周年[J];新闻知识;2003年12期

4 ;当代广西,与时俱进伴您同行——改版致读者[J];当代广西;2004年22期

5 郭致远;;会议新闻改革应与时俱进[J];青年记者;2010年02期

6 陈如松;梁堂华;;现代编辑职业素养刍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7 李富民;张可;;传承历史 与时俱进 在新的起点上开拓奋进——中国工商出版社三十周年社庆活动综述[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01期

8 付继娟;何戈;耿东锋;;与时俱进 打造高职精品教材[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2期

9 本刊编辑部;;与时俱进 再上层楼——祝贺《宝鸡社会科学》出刊百期[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10 李振彪;;论播音主持人主持风格形成及创新[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国科学学[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2 马先贵;解生泽;丁津元;;润滑技术专家——必不可少的新行业[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迅;;与时俱进——发挥群艺馆对丽水书法的主导作用[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齐钟彦;;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致贝类学分会全体代表的一封信[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5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以良好的作风推进企业改革发展[A];“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雷润生;;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建设高标准种羊场[A];中国羊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成立大会会刊[C];2003年

7 肖宏伟;;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建设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A];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马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王庭大;;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4年

10 杨增菊;;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崇然;发展检验检疫必须坚持与时俱进[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2 记者 陈晓波 孙伟 实习生 胡增贵;与时俱进做好各项社会福利事业[N];云南日报;2005年

3 于学蕴;与时俱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N];中国档案报;2006年

4 曹力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N];杭州日报;2006年

5 王世军;博士更当与时俱进[N];吉林日报;2007年

6 零度;与时俱进 焕发新生[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7 赵小齐 张敬忠;与时俱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8 记者 廖婧;文化创新与时俱进[N];柳州日报;2008年

9 戴戈锋;与时俱进 化蛹为蝶[N];中国冶金报;2008年

10 孙国栋;云光中强调我市要尽可能地给群众增加实惠[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林葆先;中国婚姻法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崔晓晖;意识形态认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D];吉林大学;2008年

5 任连祥;从革命党到执政党[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晓玲;“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历史地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论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观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10 薛晓飞;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梅;江泽民“与时俱进”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刘芳含;哈佛学派明清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高源;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欧永宁;与时俱进是党始终代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唐祯熹;新世纪高等学校党校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军伟;孟森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涵;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家莲;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文化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6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46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