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与清代学术史研究
本文选题:王国维 切入点:清代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将清初学术的特点归结为"博大",认为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清初学者所从事的是志在经世的致用之学。对乾嘉时期的学术,王国维认为其总的特点为"精深",学术志向也由经世转为经史,此间代表人物是戴震。关于晚清学术的特点王国维总结为"开新",表现在材料新、观念新、研究内容新,这一切都与晚清所遭遇的时代大变动息息相关。
[Abstract]:Wang Guowei was an outstanding historian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He attributed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o "broadness". He thought that the beginners represented by Gu Yanwu were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which was determined to experience the world. To the learning of the Qianjia period, he thought that the Qing novice, represented by Gu Yanwu, was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Wang Guowei holds that it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re "profound", its academic aspirations have also change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to the history of the classic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here is Dai Zhen.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ng Guowei, summed up as "opening up new things", manifested in new materials, new ideas, and new research contents. All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times encounter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70006)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少民;;谢国桢与清代学术史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于文善;;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史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O@同壮;;王国维与庄子的文化渊源[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齐小刚;;王国维科举考试考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彭玉平;;《静庵藏书目》与王国维早期学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存奎;;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整理国故中的“科学方法”之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岳爱武;;近代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J];高教探索;2009年04期
6 李春萍;;从“中学”到“国学”:中国传统学术的学科化路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7 李槟;;鲁迅与王国维比较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玉昌;论叔本华和王国维对东西方哲学的融会[J];河北学刊;2001年01期
9 成涛;情感——建构境界的灵魂——浅议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高淮生;王国维《红楼梦》研究的评价与反思述论[J];红楼梦学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翟广顺;;王国维译介西方教育学说的嬗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5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精瑛;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1904-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许俊莹;现代性维度下的梁启超、王国维文学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长林;自杀如何被赋予社会意义(1919-1928)[D];上海大学;2008年
10 于海琴;社会文化心理视野下的学术依附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永平;文化趣味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薄丹影;王国维“自然”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殷珊;论王国维的悲剧美学思想[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4 林煦;从王国维到王元化[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开普;晚清民国学界师徒关系之守与变[D];北京大学;2011年
6 徐建;王国维经学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7 龙聪瑜;王国维与叔本华人生解脱说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远秋;王国维的“境界说”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刘海林;王国维与康德的审美超功利思想[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傅炜莉;郑玄《诗》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少民;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回顾[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3期
2 武少民;;论侯外庐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寅生;王国维沉湖之谜[J];文史杂志;1988年02期
2 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J];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08期
3 王永;陈寅恪三悼王国维[J];书屋;2005年05期
4 周一平;王国维的号“人间”辨析[J];近代史研究;1985年04期
5 孙维城;对王国维“隔”与“不隔”的美学认识[J];文艺研究;1993年06期
6 段吉福;掇拾生命的片羽芳华──关于王国维的零星札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S3期
7 李燕杰;关于王国维先生言行的追忆[J];教育艺术;1994年03期
8 沈祖安;纪念王国维引起的思考[J];了望;1998年17期
9 程文超;发人深思的误读——重读王国维所想到的[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10 陈同;王国维与上海[J];史林;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翟广顺;;王国维译介西方教育学说的嬗变历程[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4 翟广顺;;王国维译介西方教育学说的嬗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赵莉如;;第六章清末译自西方的心理学著作——评介王国维与他的心理学译书[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6 乐黛云;;王国维——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驱[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会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8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施议对;;二十世纪词学传人[A];第三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邹振环;;上海东文学社与南洋公学的东文学堂[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淦铭;王国维于学术境界的睿识与历练[N];解放日报;2004年
2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王家后人传承祖辈薪火初现成果[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平原 教育部社政司 田敬诚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 程郁缀 《社会科学报》总编 许明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杂志社 张国春 南京大学 叶继元 北京大学 贺卫方 龙协涛 清华大学 许章润 中国社会科学院 邢东田;学术史研究:从一个“随想”到一个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杜悦;当代学术史研究:以问题为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余晶;《当代学术史研究》简评[N];人民日报;2009年
6 刘荣林;加强当代学术史研究[N];文艺报;2009年
7 郭启宏;夜读王国维[N];河南日报;2003年
8 罗惠缙;一死从容殉大伦 千秋怅望悲遗志[N];光明日报;2007年
9 吴轶群;孙子孙女心中的王国维[N];嘉兴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吴重生 通讯员 李国谨;《王国维全集》在浙江首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育林;试论清儒《黄帝内经》音韵训诂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庄乾竹;古代消渴病学术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5 徐俊祥;建安学术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6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7 秦惠娟;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新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张霁;中西交融背景下的红学研究范式得失考论[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再红;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程鹏万;简牍帛书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黄琴;王国维紧张人生的解读[D];湘潭大学;2002年
2 邓建华;传统与早年王国维[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建;王国维经学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4 龙聪瑜;王国维与叔本华人生解脱说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远秋;王国维的“境界说”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刘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D];西北大学;2002年
7 潘吉英;无用之用—王国维美育思想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8 陈琳琳;日本“京都学派”形成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学术交流空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杜军;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D];青岛大学;2004年
10 赵晶晶;王国维《人间词话》接受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70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7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