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中国现代史学学脉的传承——吕思勉与钱穆

发布时间:2018-04-09 00:02

  本文选题:吕思勉 切入点:钱穆 出处:《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1期


【摘要】:吕思勉与钱穆都精于考证,以治通史名家,师生之间在学问上互有影响,亦各有所重。例如,针对顾颉刚"古史层累造成说",吕思勉有"古史逐渐剥落说",钱穆则有"古史层累遗失说",谓古史固然有"层累造成"的一面,同时也有"层累遗失"的一面,层累造成的伪古史固应破坏,而层累遗失的真古史尤应探索。在通史的写法上,吕思勉主张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线,先社会经济制度,次政治制度,最后是学术文化,钱穆则强调以政治制度为"主脑"。
[Abstract]:Both Lu Simian and Qian Mu are good at textual research,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their learning, and they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each other.For example, in view of Gu Jiegang's "theory of the formation of ancient history," Lu Simian has "the theory of the gradual exfoliation of ancient history," and Qian Mu has "the theory of the loss of the layer of ancient history," saying that there is of course one side of the ancient history that is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lay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lso the side of "the loss of the layer."The pseudo-ancient history caused by stratification should be destroyed, and the lost true ancient history should be explored.In the writing of the general history, Lu Simian advocated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s the main line, first the social economic system, the secondary political system, and finally the academic culture, while Qian Mu emphasized that the political system was the "main brain".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义俊;中国史学的学脉:吕思勉与钱宾四[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1期

2 陈勇;疑古与考信──钱穆评古史辨派的古史理论[J];学术月刊;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宁稼雨;;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J];东方丛刊;2006年02期

2 孙建军;王东;崔星;;吕思勉史学思想及史学理论研究之述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陈勇;;钱穆与新考据派关系略论——以钱穆与傅斯年的交往为考察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陈勇;;论钱穆文化民族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5 李帆;从《刘向歆父子年谱》看钱穆的史学理念[J];史学史研究;2005年02期

6 崔庆贺;;国家安危与教育转向——从《白话本国史》与《国史大纲》看当时历史教育思想的演变[J];新课程(下);2011年10期

7 王存奎;;建国以来关于“整理国故”问题的研究综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李慧奉;;试析钱穆史学思想的特点[J];阴山学刊;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何周;吕思勉的文献学成就[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麻玉霞;《吕著中国通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振堂;吕思勉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思想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5 温晓静;吕思勉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童延安;钱穆史学方法论思想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天德;;一代名师育英才——记常州府中学堂的三位教师[J];江苏教育;1991年11期

2 萧功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吕思勉先生的治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1期

3 张伟;;吕思勉:细节里的历史[J];内蒙古教育;2008年07期

4 乐雨;;史学家吕思勉著作重新出版[J];全国新书目;2005年16期

5 杜朝晖;略论吕思勉的假借理论[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庄辉明;吕思勉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1期

7 康桂英;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孙敏震;吕思勉先生历史教学思想与实践述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范福潮;续诗赠书[J];教师博览;2004年09期

10 卞孝萱;吴地史学家吕思勉自述史学渊源与成就[J];江海学刊;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卞孝萱;;陈武帝“汉高、魏武之亚”、“无惭权、备”驳议——宋、齐、梁、陈四帝简论之一[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何方昱;;钱穆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郭德宏;;前言[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彭明;;开垦中国现代史学领域中的处女地[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6 郭德宏;;前言[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前言[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8 ;后记[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9 李f擅,

本文编号:1723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23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