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史学研究所需软件_《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刘咸炘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0年
刘咸炘史学研究
王吉伟
【摘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著名人物,而对地方性学者的研究则相对匮乏。作者有意改变这种状况,故选择了本文研究对象刘咸炘——一位杰出的川籍现代历史学家。 刘咸炘治学谨严,涉及的学术领域众多,著述丰硕,大多收入《推十书》中。因长年僻居一隅,一生未曾出川,与外界交流甚少,且英年早逝,故后世对其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刘咸忻较全面的考察,从学术史、方志和传统史学理论等方面,探讨其史学贡献。 刘咸忻学术成就巨大,这离不开家学的影响。因此,了解其先人及同辈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可以深入理解刘咸炘的学术。刘咸忻的学术活动虽涉及多个学术领域,但以史学为重点,故本文以刘咸忻对学术史、方志学和传统史学理论的研究为重点,论述其史学贡献。 在学术史研究方面,刘咸炘既继承中国传统学术,又主张吸收西学,重视中西学术的交流和融合。在方志研究上,他对旧志进行补充与纠正,突出蜀地的历史发展变化和特点。他对方志的研究,也是对国史研究的补充。刘咸忻对传统史学理论的研究也颇具特点。他通过对刘知几史学的驳论,阐明史学研究的核心是明确史法。同时,他还认为,明史法,须读真史书;而真史书必须要有明确的史体。明史体,方能求真史书,亦才能明史法。刘咸炘的史学研究受章学诚的影响颇深。他认为自己师承章学诚,做了大量阐扬章氏史学的工作,他提出编纂史书要有“贯通之识”,并对章氏“记注”和“撰述”之别说做了进一步诠释。他还提出人事学概念,开辟了“大史学”的新天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学思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开军;;西史东渐中的坚守:刘咸炘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桃坊;;论刘咸炘的国学观念与学术思想[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徐有富;;试论刘咸炘的成材之路[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01期
3 刘复生;表宋风,兴蜀学——刘咸炘重修《宋史》简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周鼎;边缘的视界:刘咸炘对进化论的批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慈波;;别具鉴裁 通贯执中——《文学述林》与刘咸炘的文章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刘复生;;刘咸炘《蜀学论》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7 肖萐父;刘咸炘先生学术成就及学术思想[J];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01期
8 杨代欣;刘咸炘与他的《〈三国志〉知意》[J];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3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瑞明;“变风变雅”:陈衍诗学的认同取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石明庆;《文史通义·原道》篇发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章永俊;历史盛衰总结中的世界史眼光——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学者为中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曾杰;;解读建筑防火的内在法则——“一分为三”的建筑防火运作理念[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4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王建军;;“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林雄奇;;三位一体:Halliday元语功能的哲学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炘的思想、实践及其意义[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9 陳鴻森;;丁杰行实辑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10 苏奎;;四川三段式神仙镜的西王母图像考察[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7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向冠男;《逸周书》文体特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开军;;刘咸炘《四史知意》的史学批评理论[J];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杨代欣;刘咸炘与他的《〈三国志〉知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刘复生;表宋风,兴蜀学——刘咸炘重修《宋史》简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周鼎;边缘的视界:刘咸炘对进化论的批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刘开军;;试探刘咸炘的历史教育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刘复生;;刘咸炘《蜀学论》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7 刘海波;;刘咸炘《史通》研究探析——以《史通驳议》为中心[J];天府新论;2012年05期
8 张凯;;浙东史学与民国经史转型——以刘咸炘、蒙文通为中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瞿林东;;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曦;李锐;;风俗观念与刘咸炘的“观风”求识之法[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志田;“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2 张明国;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过程、特点及其原因[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3期
3 屠承先;评章太炎的进化论思想[J];孔子研究;1995年02期
4 刘复生;表宋风,兴蜀学——刘咸炘重修《宋史》简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谢桃坊;;国学辩证[J];学术界;2007年06期
6 郭灿;严复、康有为与近代两大进化史观的离合——近代中国进化史观述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04期
7 胡昭曦;蜀学与蜀学研究榷议[J];天府新论;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雨;刘咸炘书学思想二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杨代欣;刘咸炘与他的《三国志知意》[J];文史杂志;1993年02期
3 李兆成;刘咸炘的“三国”诗[J];文史杂志;1998年03期
4 肖萐父;刘咸炘先生学术成就及学术思想[J];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01期
5 黄友铎;著述等身的藏书家——刘咸炘[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9年06期
6 杨代欣;刘咸炘与他的《〈三国志〉知意》[J];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02期
7 慈波;;别具鉴裁 通贯执中——《文学述林》与刘咸炘的文章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杨代欣;刘咸炘与他的《〈三国志〉知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马旭;;从《通志私议》谈刘咸炘编撰方志主张[J];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
10 刘开军;;试探刘咸炘的历史教育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雷文景;[N];成都日报;2009年
2 四川大学教授 王东杰;[N];南方周末;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鼎;“取釜铁于陶冶”:刘咸炘文化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符思毅;论刘咸炘道德观[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2 倪姝;往而知反:刘咸炘史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李彦词;刘咸炘史学思想与蜀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吉伟;刘咸炘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小琼;刘咸炘诗学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采芳;刘咸炘词学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7 关兴业;刘咸炘《汉志馀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宇龙;傅斯年、钱穆、郭沫若之史学方法比较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刘咸炘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