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学者对刘知几史学理论的批评、阐发和实践
本文选题:刘知几 + 《史通》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0年04期
【摘要】:《史通》从明代中期重新传播以来,明清两代学者在对其进行校勘、注释的同时,也对其展开了批评。这些批评基本上是褒贬兼有。同时还对其史学理论、史学主张进行阐发,并有所创新和付诸实践。由此推动了明清时期史学理论和历史编纂学的发展。
[Abstract]:Since the redissemination of Shi Tong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scholar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llated and annotated it and criticized it at the same time. These criticisms are basically mixed. At the same time, it elucidates its historical theory and claims, and innovates and puts it into practice. Thi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theory and historiograph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施丁;刘知几“实录”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2 杨绪敏;论刘知几处世思想的成因与史学思想的渊源[J];史学月刊;2003年07期
3 卢东兵;《文心雕龙·史传》研究概述[J];殷都学刊;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睿;张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小泉;论刘知几的学术风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晓敏;唐代《左传》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卢东兵;《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朝蕾;;《两汉纪》史论艺术之比较及探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万红;;“六经皆史”辨正[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叶淑如;;从方志学的视角看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及成就[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牛致功;;刘知几的修史主张[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2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国平;;谢本书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4 蔡庆发;翁卫平;;郑樵《通志》的史学成就[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基伦;;“《春秋》笔法”的诠释与接受[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孙洪涛;;对中国传统史学功能的反思[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珍;《史通》——为史氏者宜置此座右[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长奇;刘知几的“史讳”与“名教”[N];光明日报;2002年
3 仓修良;古代史学理论双璧之一的《文史通义》[N];光明日报;2001年
4 瞿林东;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N];光明日报;2003年
5 彭忠德;史胆与史责[N];光明日报;2000年
6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谢贵安;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瞿林东;我正在想的一个问题[N];北京日报;2001年
8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林璧属;中国传统史学求真方法的科学性[N];光明日报;2008年
9 刘家和;谈史学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1年
10 瞿林东;永久的青春[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安萍;以道自任[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小泉;论刘知几的学术风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晔;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金庄;刘知几关于唐前期史学论断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征;刘知几《史通》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8 涂耀威;《史通》史著文辞观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雷博;《通志二十略》中的秩序理想与精神内涵[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张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7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7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