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与史学流品
本文选题:史学工作者 + 传统史学 ; 参考:《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摘要】:正史学作为一种使命,它会成为绝唱;史学作为一种志趣,它会成为雅曲;史学作为一种工具,它会成为俗调。不同的时代,史家对史学会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这种不同的认知和态度决定了一个时代史学的流品。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Abstract]:As a mission, positive historiography will become an absolute song; historiography as an interest, it will become an elegant song; historiography as a tool, it will become vulgar tone. In different times, historians have different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historiography, and this kind of cognition and attitude determines the history of a time. All true history is contemporary histor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瞿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3 胡尚元;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6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7 陈联俊;;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9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树东;;“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包丹丹;;试论口述史何以应用到教育学术史中[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杨坚;胡文亮;刘旭华;;口述科技史料采集实践与体会[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9 郭渊;;海外华人与中国传统文化[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娜;赏析地铁建筑空间的艺术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彬;高校教师学术自由权及其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健;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历史观教育策略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秀玉;陈翰笙与1930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大论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定宜庄;;读史与读“人”[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06期
2 史;;全国首次青年史学研讨会在武汉召开[J];安徽史学;1986年04期
3 李时岳;;史学的革新[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张广智;;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发展之大势——在淮北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师“国培班”上的讲稿[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03期
5 秦学颀;;史学危机及其出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6 谢维扬;;历史学中的自然主义方法[J];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03期
7 颜浩;张嫦艳;;鲁滨逊的“新史学”思想[J];沧桑;2008年04期
8 张大川;;叙述史的回归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J];学理论;2009年25期
9 彭厚文;;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J];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03期
10 林小芳;;妇女史对传统史学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2 胡如雷;;时代赋予历史学家的中心使命[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3 李传印;;关于“易中天现象”的若干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前言[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5 雷梦水;;谢国桢先生的两首诗[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6 张荣明;;历史学是否科学——以阿克顿史学为例[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编者说明[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8 周建漳;;从叙述文本到历史经验——近三十年来西方历史哲学的新发展[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孙洪涛;;对中国传统史学功能的反思[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 朱耀廷邋李志勇;用小说的形式书写历史[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仲伟民;历史学家的良知与责任[N];光明日报;2004年
3 鲁稚;历史学家越来越像侦探[N];中国邮政报;2006年
4 王庆云;章韫胎 生物学家 历史学家和诗人[N];江淮时报;2006年
5 唐学鹏;一个历史学家的遗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余彬;总统的历史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每文;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俄罗斯[N];学习时报;2006年
8 ;流动大学的跨国史[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龚书铎 本报记者 张小 也采访整理;牢记史学工作者的责任[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廖奔;历史学家对待“戏说”一法[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4 蔡丽娟;李维史学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5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董立河;历史与想象[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春辰;夏皮罗中世纪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王兴斌;历史事实的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何荣毅;社会信息化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D];山东大学;2008年
3 郭琪;论文本异化与历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鑫;对两次中学历史教科书争论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洁;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7 朱春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陈寅恪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焦帅;中国大陆学者著作中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1980-2009)[D];扬州大学;2010年
9 马宜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哲学探索[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张新宁;尹达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8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08395.html